周星馳導演的電影《新喜劇之王》想必大家都看過,但這部影片中關於群演的現狀的描述壹直以來都有著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好歹是演員,怎麽可能到這種境地。但筆者想說,裏面表現出來的很多群演的現狀,實際上都是非常真實的。
社會 萬象熱議——橫店,流浪著近20萬的群眾演員,他們心中只有壹個夢想“要做下壹個王寶強!”
橫店影視城的主角其實不是那些明星和導演,而且這群“群眾演員”,這是他們的舞臺,這裏天天有幾萬名群演排隊等通知,其中不乏各個大學校的校花,但大部分人依舊是等不到劇組通知的,而即便能開工,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罷了。
那麽到底有何動力?讓這些花容美貌的女生和年輕氣盛的男生,放下自己的“身份”,在這裏任勞任怨,毫無怨言?
有些是真心喜歡表演,為了理想,這裏是夢的開始。
但更多的,是因為,想成為壹線明星,這是他們的動力。
人性本能,明知中獎幾率只有百萬分之壹,但他們依然相信自己是最幸運的那位。
走在橫店影視城的大街小巷,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埋頭啃著饅頭、喝著白開水的年輕人中有男有女,他們大多數都是奔著“明星”夢而去。他們沒有接受過科班表演的正規訓練,更沒有多少人脈和資源。雖然他們中不乏俊男美女,但他們的個人前途發展十分渺茫。這些人日復壹日等待劇組的挑選,壹天下來也不過百把塊錢的工資,甚至比進廠打工都不如;有時候遇上了黑心的導演,他們非但拿不到工資,還要自掏腰包貼交通費。
他們中的這些人,大都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父輩在工地、工廠、田間揮灑汗水、勤懇勞作,可是他們不願重復上輩勤儉持家的日子。畢竟,那樣的生活太寂寞太清苦,在學校讀書的課本裏,在電視劇的劇情裏,他們看到新生活的希望,於是有的人腦子發熱,覺得青春年華值得拼搏壹把。
不過,他們的拼搏也就是呆在橫店裏,等待著有朝壹日天上掉餡餅。
但毫無疑問,橫店影視城現在已經發展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
壹方面來講,橫店的確是當之無愧的“東方好萊塢”,因為這裏匯集著全國最優秀的導演、編劇和演員,每年盛產上千部影視作品。但從另壹方面講,橫店也真的是光棍們的天堂,甚至有很多人到了四十歲還沒有談過戀愛。他們相互開玩笑,閑聊自己未來的情人,有人到了60歲仍是單身壹條,但他們不感覺自己與時代落伍了,只要每天還能混壹口飯吃,他們就會壹天天混下去,直到自己變老。
尤其可以看到,美女成群,他們卻甘願蹲在地上,吃著盒飯,精致的外表和身材,都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大部分都是無濟於事。 壹個夢想掩蓋了多少蹉跎……
就是這麽壹種近乎沒有前途的工作,居然有幾十萬人迷戀。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前些日子播出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第三季中關於李夢的那壹段。
在節目裏,張紀中對李夢曾在《白鹿原》劇組的“難搞”行為進行了披露,然後就引發了壹系列關於《我就是演員》第三季導師和李成儒的職責。
李夢,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成了影視圈為數不多在出道不久就被“拿捏”的演員之壹。但隨後,各種關於黑李夢的消息層出不窮。
當然,真相永遠不會被謠言打敗。在社交媒體上,也有和李夢合作過的導演為她發聲,但事情的事實和真假永遠不是當事人能夠左右,但承受壓力的往往是深陷其中的當事人。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很多在 娛樂 圈打拼的年輕演員因為各種壓力導致猝死和患上抑郁癥的案例。他們懷揣著“明星夢”(可以這樣說,十個群眾演員中,九個都想當明星),所以來到這裏打拼。但這壹點也不實際,筆者上面已經說過,他們的月收入大概在1500左右。
試問現在這個 社會 ,1500元又能做什麽呢?所以在沒有演出機會的時候,他們只能通過送外賣、送快遞,當服務員、當搬運工等兼職,來艱辛維繼自己的演藝夢。大部分的群演們選擇這個行業之初,都奔著成為下壹個王寶強而去,但試問,在20萬的橫漂大軍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每個人都擁有追逐自己理想生活的權利,既然想過得比別人好,就要付出比別人更多,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但和他們壹樣,作為“小人物”的大多數我們,在絕對的實力和壓力面前都會顯得十分渺小。
有夢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但明星夢,離普通人實在遙遠,踏實地尋求正業,放棄好高騖遠的幻想,才是年輕人人生的奮鬥目標。
- END -
作者:佩奇 娛樂 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