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是怎麽的形成
雲是降水的基礎,是地球上水分循環的中間環節,並且雲的發生發展總伴隨著能量的交換。雲的形狀千變萬化,壹定的雲狀常伴隨著壹定的天氣出現,因而雲對於天氣變化具有壹定的指示意義。 (壹)雲的形成條件和分類 大氣中,凝結的重要條件是,要有凝結核的存在,及空氣達到過飽和。對於雲的形成來說,其過飽和主要是由空氣垂直上升所進行的絕熱冷卻引起的。上升運動的形式和規模不同,形成的雲的狀態、高度、厚度也不同。大氣的上升運動主要有如下四種方式: 1.熱力對流 指地表受熱不均和大氣層結不穩定引起的對流上升運動。由對流運動所形成的雲多屬積狀雲。 2.動力擡升 指暖濕氣流受鋒面、輻合氣流的作用所引起的大範圍上升運動。這種運動形成的雲主要是層狀雲。 3.大氣波動 指大氣流經不平的地面或在逆溫層以下所產生的波狀運動。由大氣波動產生的雲主要屬於波狀雲。 4.地形擡升 指大氣運行中遇地形阻擋,被迫擡升而產生的上升運動。這種運動形成的雲既有積狀雲,有波狀雲和層狀雲,通常稱之為地形雲。 盡管雲的形態千差萬別,但其形成總有壹定的規律。根據雲的形成高度並結合其形態,國分類法將雲分為4族10屬。我國於1972年出版的《中國雲圖》將雲分成3族11屬(表3·3,詳見《氣學與氣候學實習》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