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縣撤縣設市,名字不是稱呼為“盤市”,而是改稱為“盤州市”。相信這樣的稱呼將會引起很多貴州小夥伴的興趣,為什麽叫“盤州市”呢?如果直接叫“盤市”確實聽起來並不咋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股市交易場所呢。所以根據其 歷史 上最具代表的階段性稱謂來重新命名,才更符合盤縣本身的氣質和文化內涵。
盤縣在相當長的壹段 歷史 時期中,其並沒有壹個最具 歷史 代表性的稱謂,因為其現今的地域 歷史 上多是分屬周邊幾個州府,或與現在的鄰縣合為壹地。要說盤縣最具代表性的 歷史 稱謂當屬“普安”,因其在上千年的 歷史 中都屬“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廳”,但是若用“普安”則與黔西南的普安縣重復。因此只能擇取壹個更具代表性的名稱,那就只有“盤州”莫屬了。
盤縣與鄰縣普安在唐朝以前,均是仡佬族先民的聚居地,仡佬族以前稱為“濮(pu)人”,在現在的兩縣境內仍有大量以“pu”音命名的地名。而“普”、“濮”同音,所以均書寫為“普”,“普”與“盤”在後來統治該地區的彜族語言之中語音相諧,而用“盤”命名,則與盤江有關系。故盤縣與普安兩縣有著相同的 歷史 淵源,事實也是如此,在清朝以前,兩縣同屬壹地,後期才分離為不同建制。
根據清王粵麟在《普安州誌·序》(乾隆)中記載:“普安州,漢曰牂牁,唐曰盤州,元曰於矢部,前明州、衛並設,有土官主之,後雖改流而土官未除。至康熙年間,乃裁衛歸州,及後又改土歸流,實除土官,於是普安州乃與中土州縣等。”這就大致的勾勒出了盤縣與普安兩縣的輪廓。
漢置牂牁郡,其地包含了原夜郎國的大部分地區,可以說是將原夜郎國疆域改置為朝廷直管的牂牁郡。這是因為夜郎國王興在與周邊小國為了爭奪土地,不服從朝廷直管的牂牁郡太守陳立的調解,因此夜郎國被滅。而實際上此時的夜郎國並非漢初以前那個“可得精兵十萬”的大夜郎國,而是已經歸附漢朝廷的諸侯小國,也就是壹藩王。其封地也就大致在今盤縣、普安壹帶,在夜郎國被滅以後,其封地也理所當然被劃為郡縣制,納入牂牁郡。因此在漢朝時期,稱為牂牁郡,不過此時盤縣和普安只是牂牁郡西南邊上的壹小部分。
蜀漢時期,原牂牁郡的壹部分被分為興古郡和建寧郡,而此時盤縣與普安此地則成為三郡交界處,分屬三郡。在兩晉以後,戰亂頻繁,郡縣變動較大,盤縣和普安則在短暫時間內設置為西平郡。後彜族先民逐漸進入該地區,成了該地區的實際統治者,稱為東爨烏蠻,直至唐朝開國後,東爨烏蠻內附朝廷,唐高祖武德二年便將該地區設置為經制的西平州。而此時的西平州則包含了盤縣、黔西南的西北部、安順的西南部和曲靖東部的壹部分,其主體部分主要是盤縣和普安。到了唐太宗貞觀八年,又將西平州改為盤州,盤州之名直到唐玄宗天寶十年才被廢,在唐朝壹朝,盤州之名存在了壹百多年。
宋朝時,朝廷無力經營西南地區,任由當地少數民族政權滋長,所以對此地朝廷多采取羈縻政策。當時與宋朝廷保持聯系的有羅氏鬼國、羅甸國、自杞國等地方少數民族政權。盤縣此地則屬於自杞國,自杞國的領地包括今興義、興仁、普安、盤縣、安龍、貞豐、冊亨、望謨及羅甸的壹部分,首府在今興義黃草壩。自杞國雖然小,但實力最強,後來在元軍進攻大西南時,曾將其視為自雲南進攻貴州、廣西的橋頭堡。後來被元軍所滅,元朝廷遂在此地設置普安路,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盤縣、普安、興仁及興義的壹部分。
明朝初期,為了加強西南地區的統治,將普安與盤縣之地設置為普安府,後又改為普安州,並在此地派駐幾萬大軍,成立普安衛,形成州衛並存的局面,也就是地方政權與軍事管轄相並存。到了清朝初期,才打破這種局面,將軍事衛所歸並到地方政權。清順治十八年,將原普安州的東部三營三裏地新設置普安縣,即此時存在壹個普安州,壹個普安縣。普安州即今天的盤縣,普安縣則是今天黔西南的普安縣。兩縣之間,從這個時期才開始分離,形成今天的大致轄地範圍。
到了嘉慶十四年,將普安州升格為直隸州,兩年後又將其改為普安直隸廳。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為了讓普安直隸廳的名字不與普安縣相混淆,於是將其改稱為盤州廳。民國成立後,在全國實行“州府改縣”的政策,於是在1913年將盤州廳改為盤縣。盤縣之名壹直使用到現在,雖然後來其隸屬關系幾經改變,也成立過不同功能的特區,但盤縣之名並未被更改過。
從盤縣的 歷史 沿革脈絡來看,其最有影響力的名稱應該有這麽幾個,即盤州、普安、盤縣。若用普安,則就相當於清朝初期時的普安州與普安縣類似,形成普安市與普安縣相並存,容易讓人混淆。而若用盤縣,其稱呼就是“盤縣市”或者“盤市”,這顯得有些俗氣。所以稱為“盤州市”,更顯得有氣質,有內涵,很符合盤縣的 歷史 形象和今天蓬勃發展的新氣象。
盤縣在相當長的壹段 歷史 時期中,其並沒有壹個最具 歷史 代表性的稱謂,因為其現今的地域 歷史 上多是分屬周邊幾個州府,或與現在的鄰縣合為壹地。要說盤縣最具代表性的 歷史 稱謂當屬“普安”,因其在上千年的 歷史 中都屬“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廳”,但是若用“普安”則與黔西南的普安縣重復。因此只能擇取壹個更具代表性的名稱,那就只有“盤州”莫屬了。
盤縣在相當長的壹段 歷史 時期中,沒有壹個最具 歷史 代表性的稱謂,因為在不同的 歷史 時期,它的管轄範圍是不同的。要說盤縣最具代表性的 歷史 稱謂當屬唐朝時的“盤州”和元明時期的“普安”,因它在建制後叫過“普安路”、“普安府”、“普安州”、“普安廳”,並且治所常駐現在雙鳳鎮(原城關鎮),境裏有南、北盤江,所以慢慢的由於當地的發音“pu”“an”演化為“puan”最終為“pan”,撤縣設市後,為了不與黔西南州的普安縣重名,重新采用了盛唐時的“盤州”,也是希望祖國能夠繁榮富強,民族復興,再創輝煌。
升級了
最主要的是中國人對州有情節,從古到今中國好多好多的地方地名都帶有州字,經過 歷史 的洗禮有的地方取消掉州改市改縣,而現在又有了懷古情節很多地方又逐漸恢復用什麽什麽州重新來命名,華夏九洲加很多很多小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