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築的特征行文思路如下:
“文法”是指兩三千年沿用並發展下來的中國建築的慣例法式,既有“拘束性”也有“靈活性”。“詞匯”是指建築的單個構件和因素,如梁、柱、枋﹑凜、門、窗等。“文法”和“詞匯”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築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是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則和慣例,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中國建築的特征:
1、單個的建築物,壹般地由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下部的臺基,中間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狀伸展的屋頂。
2、在平面布置上,中國所稱為壹“所”房子是由若幹座這種建築物以及壹些聯系性的建築物,如回廊、抱廈、廂、耳、過廳等等,圍繞著壹個或若幹個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這種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齊對稱,構成顯著的軸線。主要的房屋壹般都采取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陽光。
3、這個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立柱和橫梁,成為壹副梁架。兩柱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並不負重。
4、鬥栱:在副梁架上,在立柱和衡梁交接處,在柱頭上加上壹層層逐漸挑出的稱做“栱”的弓形短木,兩層拱之間用稱做“鬥”的鬥形木塊墊著。這種用拱和鬥綜合構成的單位叫做“鬥栱”。鬥栱的裝飾性很早就被發現,不但在木構上得到巨大的發展,並且在磚石建築也充分應用,它成為中國建築中最顯著的特征之壹。
5、舉折,舉架:梁架上的梁最多層的;上壹層總比下壹層短;兩層之間的矮柱(或柁墩)總是逐漸加高的。這叫做“舉架”。屋頂的坡度就隨著這舉架,由下段的檐部緩和的坡度逐漸增高為近屋脊處的陡斜,成了緩和的彎曲面。
6、屋頂在中國建築中素來占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它的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而予以利用了。屋頂不但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並且是我們民族所最驕傲的成就。它的發展成為中國建築中 最主要的特征之壹。
7、大膽地用朱紅為建築物屋身的主要顏色。
8、在木結構建築中,所有構件交接的部分都大半露出,在它們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其成為建築本身的裝飾部分。
9、在建築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磚瓦;盡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裝飾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裝飾浮雕,磚墻上也加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