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裏士多德所說的凈化就是指悲劇英雄的獨立自主,保持自身人格尊嚴和精神自由的品質,給觀眾以巨大的震撼,使得觀眾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關於亞裏士多德《後分析篇》中的知識論思想,尤其關於知識(episteme)和理性洞見(nous)各自的本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界有許多不同的闡釋和爭論。在亞裏士多德哲學中,嚴格意義上的知識是科學知識或證明性知識,它是由恰當的證明所達到的。
證明需要基本前提即初始原理,而亞裏士多德認為把握到它們的過程是歸納的過程,而把握到初始原理的認知品質是理性洞見,但這不是如有些學者所主張的那樣是非命題性的認知形式,而是關於構成任意壹門科學轄域之主題的諸本質之定義的把握。
亞裏士多德的簡介
亞裏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壹,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壹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裏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壹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而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裏士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壹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