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奚是虞國人,對晉國的滅國之恨始終難以忘懷,因此寧可繼續呆在監牢裏,也不願意當晉國的相國。
百裏奚是春秋時期的壹代名臣,年逾古稀時入秦國為相,輔佐“五霸”之壹的秦穆公稱霸西戎,拓地千裏,為後來秦國壹統天下奠定了基礎。但其壹生經歷頗為坎坷,因為家貧長期以放牛為生,直到30多歲才娶妻生子,後來決定外出闖蕩、博取功名,妻子無錢為其送行,只得拆了家裏的大門當柴火,殺了僅有的1只老母雞,燒火煮熟才讓其臨走前飽餐壹頓。
此後,百裏奚周遊列國,卻因無人引薦而壹事無成,最後不得不靠乞討度日,直到數年後遇到壹位叫蹇叔的隱士,才開始時來運轉。在獨具慧眼的蹇叔推薦下,百裏奚到其母國——虞國當了大夫,總算走上了仕途。但好景不長,貪婪成性的虞國國君不聽百裏奚等人的勸告,收受晉獻公的重禮後,開放本國邊境放晉國大軍通過,順利滅亡了與其唇齒相依的虢國。
隨後,晉國大軍在回師途中,順手滅掉了孤立無援的虞國,俘虜了百裏奚等虞國君臣。盡管晉國賢臣舟之僑等人舉薦了百裏奚,晉獻公也打算重用他,但百裏奚畢竟是虞國人,對晉國的滅國之恨始終難以忘懷,因此寧可繼續呆在監牢裏,也不願意當晉國的官。晉獻公頗為惱怒,恰逢其大女兒與秦穆公成婚在即,於是幹脆將百裏奚當作陪嫁的奴隸,打算讓其在偏遠的秦國終老。
百裏奚後續
百裏奚在列國間顛沛流離多年,又在晉、楚等大國久經風霜,對天下大勢了然於胸,盡管對晉國懷有滅國大恨,但其依然建議秦穆公與晉修好,並明確指出晉、楚兩大國壹南壹北,已經鎖死了秦國東出爭霸的通道。
與其將軍力民力白白浪費在霸主虛名上,不如全力向西,向岐山以西的孤立松散的戎狄遊牧部族開戰,並其地足以耕,籍其民可以戰,等收復了西部千裏邊陲,將彪悍善戰的戎狄勇士編練成軍,就可以全力東向,輕而易舉稱霸中原。
秦穆公聽完,不僅慨嘆今天得到百裏奚,猶如昔日齊桓公得到賢相管仲壹般,此後又連續與其交談3日,拜其為上卿,托付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