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合並記載時間。天幹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庚”就是從夏至起遇上3個“庚”字,到第三個庚日為初伏。
《幼學瓊林》中說:“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於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壹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壹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壹天庚日,明年就不壹定是庚日。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我國古代用天幹、地支合並記載時間。天幹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guǐ),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庚”就是從夏至起遇上3個“庚”字,到第三個庚日為初伏。
《幼學瓊林》中說:“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由於天幹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壹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壹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倍,今年某壹天庚日,明年就不壹定是庚日。
由於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