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以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心理學流派是

以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心理學流派是

以刺激與反應的關系為主要研究內容的心理學流派是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是美國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流派之壹,也是對西方心理學影響最大的流派之壹,主張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的觀點。行為主義產生於20世紀初的美國。代表人物是華生和斯金納。這是針對馮特學派理論的不足而在美國進行的壹場心理學革命。

它壹反傳統心理學,而主張對人的行為進行研究的觀點,主張心理學不應只是研究人腦中的那種無形的像“鬼火”壹樣不可捉摸的東西——意識,而應去研究那種從人的意識中折射出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即人的行為。

他們認為,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它們有的表現在身體外部,有的隱藏在身體內部,其強度有大有小。他們認為,具體的行為反應取決於具體的刺激強度。

因此,他們把“S——R”(刺激——反應)作為解釋人的壹切行為的公式。行為主義理論認為,心理學的任務就在於發現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規律性聯系,這樣就能根據刺激而推知反應,反過來又可通過反應推知刺激,從而達到預測和控制行為的目的。

行為主義主要觀點概括:

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

2、認為心理學是壹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壹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壹切關系,提出兩點要求。

(1)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壹些分工上的差異。

(2)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誌等等。

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