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指三種宗教的出家女性。分別為佛教的尼姑、道教的道姑、專門給人占卦的卦姑。六婆,則指的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現代漢語中解釋“三姑六婆”為社會上各種市井女性,在古代,“三姑六婆”指的是民間女性的幾種職業。
六婆中,牙婆是指專門販賣人口的人口販子,專為富貴人家買賣奴婢、妾侍。
擴展資料:
“三姑六婆”壹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明代壹位叫陶宗儀的學者在筆記中記載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也寫道:“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壹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在此,我們不難看出“三姑六婆”在當時的意思,此意也壹直延續下來。
《“三姑六婆”之說》中介紹,在中國舊小說及生活方式中,“三姑六婆”代表著相當惡劣的形象。這個形象包括七嘴八舌、不務正業、串門子、搬弄是非、媒介淫惡、唯利是圖、推銷迷信、誘人入彀、愚昧無知、賊頭賊腦等等。
在古代,“三姑六婆”是人人厭惡的人物。不但“三姑六婆”本身令人痛恨,就連與“三姑六婆”有所接觸的婦人,都被視作有玷婦德。晚清大儒鄭板橋曾數次告誡家中婦女,不可與“三姑六婆”之流有任何來往。
常用的中國傳統文化名詞:
八卦:乾、震、坎、艮、坤、巽、離、兌。
十惡: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
古代主要節日:元日、人日、上元、社日、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冬至、臘日、除夕。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五經:《詩經》、《尚書》、《禮經》、《周易》、《春秋》。
三姑:道姑、尼姑、卦姑。
六婆: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
配藥七方:大方、小方、緩方、急方、奇方、偶方、復方。
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陽)、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水仙(福建漳州)。
四大名園: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河北承德)、拙政園(蘇州)、留園(蘇州)。
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
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江蘇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安徽祁門紅、安徽瓜片、都勻毛尖、武夷巖茶、福建鐵觀音。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鹹。
揚州八怪:金農、鄭燮、黃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羅聘、高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