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千古第壹女帝武則天?
是開創盛世王朝貞觀之治的唐太宗?
是唐玄宗締造的全盛大唐開元盛世?
是李隆基與楊玉環淒美的愛情故事?
還是三百年王朝不斷湧現的文人名士?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經濟、政治、民生的全盛時代,擁有著其他朝代無法比擬的文化盛世巔峰,它是詩人吟誦千古名詩的盛世之時,也是歷代文人神往的精神世界。
以往我們了解古代歷史,無不從正史、野史、民間異事等方面入手,旨在還原壹個較為真實且全面的歷史。而出版了《唐詩密碼》《宋詞密碼》《詩詞裏的中國》的中國唐史學會會員、資深媒體人、高級記者常華卻另辟蹊徑,以詩證史,借由壹趟詩史互證的唐朝之旅,在《去唐朝:詩人和人間世》中,用32位唐代詩人的人間世和逍遙遊帶我們窺見唐詩裏的帝國三百年。
知古鑒今,文化與歷史又將如何互證?用唐人詩歌中透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軌跡,來感應那壹時期內歷史所發生的動蕩風雲,在以詩證史的過程中,頗具新意,這與以往的證史過程反差非常大。
作者將這壹論證的過程分為4個部分,即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從這4個部分中不難看出,每個時期由於歷史發展的不同,詩人所作詩詞的內涵亦不同。它不僅僅體驗在唐人宦海沈浮中的心得體悟,更多的是此時期下唐代文人的文化心理和精神軌跡,會隨著文化和歷史的發展而改變。
比如初唐時期的唐人詩句駱賓王的《詠鵝》,這是壹首七歲孩童的詩歌,卻隱喻著對生命的自覺與躊躇滿誌。只不過開啟了大唐邊塞詩先聲的他,卻始終沒能迎來事業上的壹路高歌。作者在書中稱:從充滿激情的引吭高歌到壹聲聲刺破長空的嘶鳴,駱賓王的生命軌跡太像是由鵝向蟬的嬗變了。
每每提及唐代詩人,總會想起將壹手好牌打個稀爛的孟浩然。他人求的不是仕,便是隱,又或是如山水田園派“王孟”組合中的亦官亦隱恬然自適的“詩佛”王維,而孟浩然的人生卻落得個仕隱兩空。
原本生於開元全盛時期的孟浩然,卻以布衣終其身不達而卒,雖不是唐代著名詩人裏最慘的壹位,也相差無幾。如果說在唐朝歷史中唐壹代詩人皆有其獨特的詩意人生,那麽孟浩然便是其中失意人生的代表了。
他的詩飽含生活氣息,卻不乏憤世嫉俗之作,像早年所作詩詞《與諸子登峴山》,在字裏行間透出心中的悲慨之情。又如放棄科舉後在遊歷名山大川時所作《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對於孟浩然求仕心態的直接映射,這首詩透出的是他對仕途的渴望,以及無心於隱的真實心理。
書中32位唐代詩人用詩歌所映出所處時代背景下,個人的心理與精神軌跡、歷史的風雲變幻以及文化與歷史間的勾聯,以全新的視角,詩史互證的唐朝之旅,從唐詩中窺見大唐的盛世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