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詩: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
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制成曲譜並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誌》記:“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趙,代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雲”。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
魏晉六朝時, 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為壹種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 繼《詩經》《楚辭》之後,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壹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壹個有機組成部分。
擴展資料
從其內容來看, 大約可以分為三類:
壹、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
郊廟歌辭:為祀天地,太廟,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辭:為朝廷宴饗所用。
舞曲歌辭:分雅舞,雜舞.雅舞用於郊廟,燕饗;雜舞用於宴會。
二、軍樂
鼓吹曲辭:是用短簫鐃鼓的軍樂。
橫吹曲辭:是用鼓角在馬上吹奏的軍樂。
三、民間的歌辭
相和歌辭:為漢世街陌謠謳, 起初只是人們隨意吟誦,“後漸被之管弦, 即為相和曲”。
清商曲辭:源出於相和三調, 內容多為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曲歌辭:有寫心誌, 抒情思, 敘宴遊, 發怨憤, 言戰爭行役, 或緣於佛老, 或出於夷虜.兼收並載, 故稱雜曲。
百度百科-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