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欲是指人的各種情感和欲望。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詞語出自《禮記·禮運》:“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而醫家的七情是喜、怒、憂、思、悲、恐、驚。
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欲望,《大智度論》認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相欲。也有說法是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欲。
人要有七情六欲的原因
佛學大師認為,只有摒棄六欲,心無雜念,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貪念才能夠有修煉的資格,才能夠在修煉成功後前往極樂世界。過去存在很多存天理和滅人欲的說法,但進來越來越多的先進思想鼓勵人們解放天性。
但這裏的天性不單單是指人們的六欲,任何欲望都是需要被合理控制的。現代人對欲望的觀點比古代人要清醒和理智很多,人有欲望是人之常情,但不害人害己才是人間正道。
因為有了七情六欲的種子,所以才投胎為人。人是有情感細胞的高級動物,是其他生物不具有的。人是高級動物,七情六欲是生存的基本欲望,但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人類不僅能接受信息,感受信息,而且還能理智地加以節制或處理這些沖動或信息,不能隨心所欲。
所以,人的七情六欲,情感和理智,要與社會進步、精神道德文明等時代要求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