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印度神話中,閻王是管理陰間的神,印度現存最古老的詩集《梨俱吠陀》中已經有關於閻王的傳說。而閻王觀念的形成可能要更早,來源也不止壹個,實際上閻王在古印度有很多版本不同的傳說。
佛教創立後,沿用了閻王的觀念,認為閻王是管理地獄的神。關於閻王的信仰傳入中國後,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信仰系統相互影響,演變出具有漢化色彩的閻王觀念:十殿閻羅。也叫閻羅王、閻王、閻王爺。
第壹殿:秦廣王蔣(廣明王蔣子文),二月初壹日誕辰(壹說為二月初二日),專司人間壽夭生死,統管吉兇。第二殿:楚江王歷,三月初壹日誕辰,專司活大地獄,即寒冰地獄。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黑繩大地獄。第四殿:五官王呂(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誕辰,專司合大地獄,即血池地獄。
第五殿:閻羅王包(閻羅天子包拯),正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叫喚大地獄。第六殿:卞城王畢,三月初八日誕辰,專司大叫喚大地獄及枉死城。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誕辰,專司熱鬧地獄,即肉醬地獄。第八殿:都市王黃,四月初壹日誕辰,專司大熱鬧大地獄,即悶鍋地獄。
第九殿:平等王陸,四月初八日誕辰,專司鐵網阿鼻地獄。第十殿:轉輪王薛,四月十七日誕辰,專司各殿解到鬼魂,區別善惡,核定等級,發往投生。
擴展資料:
我國歷史上有許多名將因為其過人的本領,加之其不凡的經歷被世人傳成閻王爺。第壹位就是黑臉包公,包拯的事跡大家再熟悉不過,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京劇戲曲,都在傳唱,尤其是貍貓換太子時,包拯更是直接扮起了閻王爺。
第二位就是寇準,寇準的賢能是眾所周知的,卻因為被奸佞迫害而慘死,傳說他死後就成了陰間的閻王爺。第三位就是範仲淹,他的詩作至今都廣為流傳,民間老百姓也把他當做閻王爺。
第四位是最適合做閻王也是最傳奇的壹位,他就是韓擒虎。韓擒虎是隋朝大將,壹次戰役,韓擒虎面對幾十軍的圍追堵截,臨危不亂。
韓擒虎用自己的謀略和戰術,僅用五百精兵就輕松拿下了這幾十萬大軍,這壹事跡不可謂不傳奇。正是這壹事件讓韓擒虎名揚天下,讓世人記住了這個名字,也讓人們見識了他的厲害。相傳,韓擒虎臨死之際,曾有閻羅小鬼上門拜訪,還說是來接閻王爺回宮的。
這件事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在史書上也有記載。從此韓擒虎的名號大增,所有人都知道韓擒虎是陰間的閻王爺,百姓就紛紛建造廟宇,給韓擒虎塑造雕像,日日朝拜,只為乞求韓擒虎閻王爺能夠多多保佑他們。
百度百科-閻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