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趙本山,全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在2011年以前,每到大年三十,幾乎每壹個家庭都會等著本山大叔的春晚小品演完,才會放鞭炮吃餃子。當然,本山大叔也只是在喜劇界有所成就,而要論起影視界的名望,馮小剛在國內肯定是職業領先者。像多部口碑影片,如《天下無賊》、《手機》都是他的著作。
2010年頒獎晚會上,馮小剛因調侃趙本山這件事還要追溯到2010年,在昔時的華鼎獎頒獎儀式上,趙本山壹***獲取了兩個獎項,第壹次獲獎往後,趙本山登場舉行了講話,其時博得了全體彩。沒想到在領第二個獎的時分出了點狀態,其時第二個獎的頒獎貴客是馮小剛,在他讀考語時發現了緊張的口誤。原詞中“他是綻開在黑地皮上的藝術奇葩”,後果被馮小剛念成了“他是綻開在黑社會上的藝術奇葩”。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總之馮小剛是把頒獎詞念錯了,此段話引得了臺下的觀眾哄然大笑。
說錯話被趙本山扇了壹巴掌趙本山上臺領獎時,上去先給了馮小剛壹巴掌,隨後接過獎杯,和馮小剛握手。被打的馮小剛仍舊壹臉笑容,可能也是為自己的口誤不好意思,自認為該打吧。不過趙本山的情商很高,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表示:這個獎很沈啊,唯獨有壹點兒不舒服,小剛差點兒給我念成黑社會,不過我確確實實是在黑土地長大的。
馮小剛會被公眾爭議,很大壹部分原因就是出在說話上面。熟悉馮小剛的人都知道,他經常在公眾場合懟人。2012年,《壹九四二》上映,馮小剛怒罵觀眾是文化納粹的嘴臉。第二年,《私人訂制》上映期間,有不少觀眾和影評人提出了批評的意見,馮小剛立即斥責影評人不懂電影。不過如今的馮小剛已經低調了很多,希望馮導以後能為大家帶來更多好的作品。
馮小剛在中國電影史上畫出了濃重的壹筆他開創了賀歲片紀錄和先河,並用壹個空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公司就換來10.5億元的現金,這在證券史上是首次,也是馮小剛開了歷史先河,馮小剛在電影上成就巨大,並將中國電影推上了壹個新臺階,令人贊嘆不已!
馮小剛的早期電影都帶看濃厚的"馮氏幽默",後馮小剛尋找出路,又搞了幾部有藝術性的影片如:《壹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集結號》《芳華》,馮小剛憑著自己對電影的觸角和知道觀眾的需求,電影票房紀錄壹向保持高位數,這也是馮小剛的雄厚資本,另馮小剛不但電影成功,做人做事更成功。他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新當選中國電影協會顧問。
作為壹個非科班出身的導演,馮小剛的人生可以說非常勵誌。和那些正宗的大院子弟做個比較,出身相對普通的馮小剛 ,可以說算是草根笑到了最後。那批大院子弟裏有出身不凡的葉京,也有以文聞名的王朔,還有拍電視劇的鄭小龍——堪稱馮小剛生命中的第壹大貴人。說起來,這些人的出身都比馮小剛要光鮮亮麗,從現在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來看,馮小剛是後來居上了。
了解觀眾口味馮氏喜劇開啟了中國賀歲片的先河,並壹路走紅。和葛優的黃金搭檔,太太徐帆的支持,張國立等好友的相助,還有壹眾當紅明星的加盟,保證了影片的演員陣容,加上王朔、劉震雲的編劇,使其制作水準穩定。
更重要的是,電影的題材均從大家喜聞樂見的生活中汲取,反映的是老百姓在當下的真實經歷,因為熟悉便有了親切感,能發自內心的捧腹大笑。這也是馮小剛的高明之處,他太懂得迎合並討好普通觀眾了。
起用當紅明星明星的流量效應有目***睹,馮小剛也是深諳此道。舒淇、範冰冰、範偉、王寶強等都出演過他的作品。高票房帶來的長尾效應,形成了導演、投資人和觀眾的良性循環。個人覺得,這部分作品的思想內涵有限,真正有壹定藝術價值的作品是《1942》、《我不是潘金蓮》、《芳華》。
而真正讓馮小剛名聲大噪、奠定電影屆地位至今的,是1997年的《甲方乙方》、1998年《不見不散》、1999年《沒完沒了》、2001年《大腕兒》、2003年《手機》等壹系列國產賀歲喜劇,這些讓“馮小剛”這個名字終於成功刻上中國電影歷史,並使它越來越具有它的“經濟價值”。
在內地,能賺錢的導演就是好導演。壹直以來的現狀都是這樣,但是這麽壹個開創國產賀歲喜劇先河、多年來編劇、導演等經驗深厚的才子,並不是科班出身,可能很多人都會誤把他也算進“中國第五代導演”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