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七年級《竹林深處人家》教案

七年級《竹林深處人家》教案

 作為壹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麽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竹林深處人家》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竹林深處人家》教案1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整體感知、體會江南竹鄉的美麗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的作用,培養與增強語感。

 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整體感知、體會情感,感受作品的內容美和語言美。

  教學難點:

 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的作用,培養和增強語感。

  課時:2課時

 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開展式。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了解作者,通讀課文。

 教師:制作課件。

  設計思路:

 通過聯系生活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初讀與朗讀品析兩個教學環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通過質疑探究,培養學生勤思考,善提問,會探究的學習品質,在領悟文章本身及大自然的美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聯系生活,激趣引入。

 同學們,竹子是大家熟悉和熱愛的植物,在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幾乎處處都能見它的身影,妳能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談談妳對竹子的感受嗎?

 (學生互相交流)教師小結:說到竹子,同學們的話就多拉,竹子不僅是我們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而且與我們的精神生活也有著密切的聯系。今天,我們就隨著當代畫家兼散文家黃蒙田,壹起去江南竹鄉走走。(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字音。

 晾(liàng) 沏(qī) 隧道(suì) 竹箬(ruò)

 屏風(píng) 密密匝匝(zā) 山麓(lù) 山嵐(lán)

 2.理解詞語

 (1)氣勢:人或事物表現出的某種力量和形勢

 (2)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

 三.整體把握

 1.範讀課文,也可聽課文錄音,(出示課件1:圖--竹林、山、水、樂--清脆的鳥鳴。)

 教師要盡可能地註意到語氣、語速、語調、重音等,以此來感染學生。同時要求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課件2)

 想壹想:

 (1)文章主要寫了什麽?分幾部分?各段的段意是什麽?

 (2)作者是臬描寫江南竹鄉的面貌?

 說壹說:

 (1)竹林深處的人家,生活上有什麽特點?

 (2)作者用了過半的篇幅來描寫竹林,而描寫竹林人家部分不到壹半,妳認為這是不切文題嗎?為什麽

 (3)妳覺得本文的主題是什麽?

 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自由朗讀,交流發言,相互評判(出示課件了)

 按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行蹤,課文分五個部分,簡單如下:江南竹鄉--走入竹海--來到竹塢--來到竹海山村->

 留下深刻的印象(竹子多) (感受獨特) (所見所聞)(百姓生活)並形成板書:竹林深處人家--遠看:多、廣淳樸、恬靜、和諧 深入竹林:密、美

 畫家:束手無策,畫不出壹幅畫來

 作者情感:喜愛、贊美

 (本步著眼於使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發言,相互評判的形式整體感知,從而把握文章最基本的信息:內容、情感、謀篇布局)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從文章結構、主要內容、主題思想等方面,整體感知了課文,明白了這是壹篇以遊蹤作線索,移步換景,描述了江南竹海和竹海深處人家安適生活的散文。

 布置作業

 完成課後練習壹、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竹林深處人家》這篇課文,對它的內容和主題都比較熟悉了。今天,我們來細讀課文,感受作者的寫景藝術和語言藝術。

 通讀課文,合作探究

 (方法:全班分為6組,每組7-10人,進行研讀、討論,最後由壹位同學總結,全班交流。)

 投影顯示問題:

 本文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妳覺得文中的哪些語句特別精彩?畫出來作些批註並交流。

 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作者的情感?能找出來並歸結出本文抒情的特色嗎?

 學生圈點、批註、交流,師生***同評議。

 (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使學生在朗讀中進壹步感知、體會、品析本文優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等的作用,培養與增強語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由於學生的個性不同,因而即使是相同的語句也會有不同的見解,但這正體現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判能力,評議時要尊重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有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地增加體驗的深度與廣度。)

 質疑探究

 師:在讀了本文後,也許妳覺得還有壹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現在把這些不明了的地方向大家提出來,看看大家能否幫助妳到解答。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麽順序對竹林深處進行描寫的?

 描寫中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哪些句子景中有情、融情於景?

 (質疑問題,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及問題意識。學生不壹定能充分理解課文所示背景,卻能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

 再讀深化

 請大家自由朗讀

 把妳認為優美的句段朗讀出來。

 拓展延伸,多思多說多寫

 請大家考慮,找壹處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然後學習作者的寫法,給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寫壹篇寫景抒情散文。

七年級《竹林深處人家》教案2

  [課標要求]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思路。

 2、學習文章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修辭寫景的方法。

 3、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寫法。

 4、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學法點悟]

 學生通過朗讀、討論、相互質疑,理解課文內容,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增強感性認識。

  [整體感知 ]

 這是壹篇優美如畫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寫了什麽地方,什麽季節的景物?作者在描繪景物時,是從壹個角度,還是從多個角度來寫的呢?全文抒發了壹種怎樣的情感?這就是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著重思考的問題。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寫了什麽地方,什麽季節的景物?

 解惑:文章描繪了江南鄉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情景。

 質疑:作者是從幾個觀景點描繪不同的竹林景物?

 解惑:作者是從三個觀景點描繪了不同的竹林景物,分別是:1、遠處所見:遠遠望去,從平地到山頂全鋪著竹子,像全被竹海淹沒了。壹陣風吹來,只見竹浪壹浪推著壹浪,直湧到很遠。2、竹林深處所見:山路兩邊高大的竹林很密,蓋住了天空,壹點也感覺不到陽光的猛烈。我們走在路上就好像在竹海的海底隧道裏走過。有時看到前面的竹叢像屏風擋住路,好像走不通了,但是我們走到前面壹看,另壹條山路又出現在我們眼前。3、竹塢所見:擡頭向四面看望,到處都是竹子。

 質疑:全文抒發了壹種怎樣的情感?

 解惑:作者通過描繪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喜悅,表達了對祖國山川壯麗、物產豐富的贊美,對欣欣向榮的生活的謳歌,以及對勤勞、樸實的山村人民的熱愛之情。

  [語言揣摩]

 1、“兩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見底,把路的上空蓋著,此刻陽光猛烈,在這裏卻絲毫感覺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裏走過。”

 這是寫“我們”深入竹海近看的感覺。竹林密得教人仰頭看不見上空,像走過竹海的海底隧道。

 2“當壹陣風吹過的時候,竹海上湧著暗浪,壹浪推著壹浪,壹直湧到很遠”。

 這句話對竹海進行精彩、細致的描繪,運用了“推”、“湧”、“暗浪”等表現力強的詞語,渲染了“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氣勢”,充分表現了竹海的“深沈”。

  [研究課題]

 《竹林深處人家》是壹篇優美如畫的寫景抒情散文。文章描繪了江南鄉下的`春天,茂盛的竹林以及竹鄉人家豐收的情景。妳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找出黃蒙田的其它作品,比如他寫的《春暖花開》,這是在江南地區的遊記,同課文比較閱讀。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導引]

 掌握本課涉及的生字詞,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探究重點語句的含義。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找出妳認為最精彩的段落,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基礎鞏固集訓]

 壹、字音字義

 1、掌握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山麓 隧道 竹塢

 山嵐 竹箬 匾簞

 2、給下列形近字組詞。

 晾 沏 嵐 徑 栽 隧

 諒 徹 崗 經 裁 遂

 二、語言積累

 1、掌握下列詞語的含義

 束手無策:

 名副其實:

 山嵐:

 山麓:

 三、問題探究

 1、什麽事情引起作者對竹林深處的回憶?那種回憶是發生在什麽時間?什麽地點?

 (提示:朋友請吃飯,有扁尖筍做的家常菜,因此引起作者的回憶。作者記憶得那時是在春天,是清明前三天到谷雨後七天那段日子。地點是江蘇省太湖山區,那是中國名茶碧螺春的故鄉。)

 2、作者怎樣從視覺、聽覺、嗅覺三個方面對竹子的特點進行描寫的?

 (提示:視覺:作者從遠觀竹海,竹林茂密;竹浪起伏,氣勢深沈;登上竹塢,極目四顧還是竹子,在視覺上看到竹子長得那麽茂盛。聽覺:作者在竹塢裏面對著遼闊的竹海,除了近處微風吹拂竹葉的沙沙響聲,再也聽不到別的吵音,這是從聽覺描寫竹林的寂靜。嗅覺:作者沏壹杯碧螺春茶,茶裏面有壹股清香竹的氣息。甚至連空氣也是充滿了竹的清香。這是用味覺嗅覺描寫竹的氣息。)

 3、文章中的畫家和護林員面對竹海有什麽不同的觀點?

 (提示:畫家認為竹林茂密,找不出壹點層次,如果要繪畫竹林景色,實在束手無策。

 護林員認為竹林旺盛,意味著竹林和竹筍豐收,正是名副其實的竹鄉,值得高興。)

 3、作者是如何細膩描寫竹農生活的?

 (提示:

 (1)住:房子的棟梁、天棚、板壁、地板、門窗都是竹造。

 (2)用:家具如椅子、涼床、衣櫃、鬥笠、搖籃、雞籠、鬥笠,甚至接山澗水的水管,都是用竹材制成。

 (3)穿:鞋子也是竹箬所制。

 (4)吃:吃的是鹽筍幹,竹葉鍋巴湯和蠶豆鮮筍飯。)

 四、欣賞評價

 1、妳最欣賞課文中的哪些段落,說說妳的理由 。

 五、拓展閱讀

 農 家

 [德] 黑 塞

 ①當我重新見到阿爾卑斯山南麓這塊福地時,我仿佛總覺得自己從流亡中回到了故鄉,仿佛終於又站在我理應站的山的那壹邊。這裏,太陽更親切,群山更紅,這裏生長栗子、葡萄、杏仁、無花果,人們善良、友好、彬彬有禮,雖說他們都很貧窮。他們所建造的壹切,看來是那麽好,那麽恰當而可愛,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圍墻、葡萄山的石級、道路、種植地和梯田,這壹切既不新也不舊,這壹切仿佛不是靠勞動建造的,不是用腦筋想出來的,不是巧奪天工的,而是像巖石、樹木、苔蘚壹樣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圍墻、房屋、屋頂,這壹切都是由同樣的褐色片麻巖石砌成的,這壹切相輔相成,像弟兄手足壹般。沒有壹樣看來是陌生的、懷有敵意的和粗暴無情的,壹切都顯得親切、歡暢和睦鄰友好。

 ②妳願坐在哪裏就坐在哪裏,圍墻上,巖石上或者樹樁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論妳坐在哪裏,妳周圍都是壹幅畫和壹首詩,妳周圍的世界匯成優美而幸福的清音。

 ③這裏呈貧窮農民居住的壹個田莊。他們沒有牛,只有豬、羊和雞,他們種植葡萄、玉米、果樹和蔬菜。這所房屋全部是石頭徹成的,連地板和樓梯也是,兩根石柱間壹道鑿成的石級通往場院。不論在哪裏,植物和山頭之間,都浮現出藍色的湖光。

 ④憂和慮仿佛已留在雪山那邊了。處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間,人們的憂慮實在太多了!在那裏,要找到生存了的理由,是那麽困難,又是那麽至關重要。不然的話,人該怎麽生活呢?面對真正的不幸,人們煞費苦心,郁郁寡歡。——在這裏,不存在難辦的問題,生存無需辯護,思索變成了遊戲。人們感覺到: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不是萬念皆滅;我想再增壹對眼睛,壹葉肺。我把雙腿伸進草叢裏,並希望它們變得更長壹些。

 ⑤我願成為壹個巨人,那樣,我就可以把頭枕在積雪旁壹處高山牧場上的羊群中間,我的腳趾則伸進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戲水。我就可以這樣躺著,永遠不站起來,在我的手指間長出灌木叢,在我的頭發裏開出杜鵑花,我的雙膝變成前山,我的軀體上將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這樣躺上千萬年,對著天空眨眨眼睛,對著湖水眨眨眼睛。我壹打噴嚏,便是壹陣雷雨。我呵上壹口氣,積雪溶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個世界也死了。隨後我在宇宙中飄洋過海,去取來壹個新的太陽。

 ⑥這壹夜我將睡在哪裏?反正都壹樣!世界在做什麽?創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壹樣!但是,這兒山上還開著壹朵櫻草花,葉子上銀珠點點,那兒山下的白楊樹問,甜蜜的微風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間,有壹只探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亂飛——這可不是壹回事。它哼著幸福的歌,它哼著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選自《外國散文精品》)

  [探究建議]

 1、本文是黑塞的散文詩歌和水彩畫合集中最優美的壹篇。文章通過對農家生活景物的描繪,表達壹種什麽情感?

 2、第④自然段說“我想再增壹對眼睛,壹葉肺。我把雙腿伸進草叢裏,並希望它們變得更長壹些。”文中作者為什麽會有這些奇怪的想法?

 3、第⑤自然段說“我死了,整個世界也死了。隨後我在宇宙中飄洋過海,去取來壹個新的太陽。”這句話有什麽含義?

 4、文章結尾說“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這句話有什麽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