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宋名士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三《文正公願為良醫》記載:宋代名儒範仲淹小時候有壹次到祠堂求簽,詢問自己日後能否當宰相,簽辭表明不可以。於是他又求了壹簽,祈禱說:“如果不能當宰相,那就讓我當個良醫吧”,結果還是不行。於是範仲淹黯然傷神長嘆壹聲道:“大丈夫立於天地間,卻不能造福百姓,可悲啊!”算命先生奇怪地問他:“剛才妳還想著要當宰相,怎麽壹下子就落到了要當醫生呢?”範仲淹回答說:“人生在世,唯有宰相和醫生是最能造福百姓的。既然當不了宰相,那麽,身在民間而能造福蒼生的最好選擇,就只有當壹名醫生了。”聽完這話算命先生感嘆道:“妳有這份心,日後定能成為真正的宰相!”
相傳,這就是後世“不為良相,願為良醫”的由來。清人阮葵生的《茶余客話》、黃凱鈞的《友漁齋醫話》均有類似記載,只是文字表述稍有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