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二十四孝圖有哪些?

二十四孝圖有哪些?

《二十四孝圖》是壹本講中國古代二十四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魯迅先生從自己小時候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作品也對當時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沈至緒,有壹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壹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壹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誌,我要決壹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壹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望雲思親

唐朝有壹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壹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狄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壹天狄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誌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壹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壹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壹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壹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壹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彩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他的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饑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壹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壹、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壹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裏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麽,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壹天,母親病重,要吃竹筍煮羹治愈,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壹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人物及時間:

虞舜(上古)

漢文帝(西漢)

曾參(春秋)

閔損(春秋)

仲由(春秋)

董永(東漢)

郯子(春秋)

江革(東漢)

陸績(三國)

唐夫人(唐朝)

吳猛(晉朝)

王祥(晉朝)

郭巨(晉朝)

楊香(晉朝)

朱壽昌(宋朝)

庾黔婁(南齊)

老萊子(春秋)

蔡順(漢朝)

黃香(東漢)

姜詩(東漢)

王裒(西晉)

丁蘭(東漢)

孟宗(三國)

黃庭堅(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