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妳還在給孩子把屎把尿嗎?媽媽不要方便了自己,坑了娃

妳還在給孩子把屎把尿嗎?媽媽不要方便了自己,坑了娃

曾經有個好友給我抱怨,月子裏婆婆對自己的照顧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只有壹個習慣讓她無法接受——婆婆總是喜歡把屎把尿,不讓寶寶使用紙尿褲。

其實,每次說到嬰兒把屎把尿的問題,年輕媽媽和老人就會分成兩個陣營。在老人眼中,把屎把尿不僅有利於寶寶養成良好排便習慣,同時老人還能體會到把尿成功的喜悅感。對於年輕媽媽而言,關於“把屎把尿危害”的文章已經看了很多遍,甚至還有見到了觸目驚心的照片。

崔玉濤

作為“把屎把尿”的反對者,崔玉濤反對給孩子把大小便的行為,贊成給寶寶使用尿布或尿不濕。他認為這種行為不但不會幫助孩子養成自主排便的習慣,還會影響髖關節和生殖器的發育,甚至還會發生腸道脫出的問題。

張思萊

張主任反對把尿,但不反對把大便。他認為寶寶在大便前都會發出信號,家長只要抓住這個信號,就可以成功把大便。把尿則不壹樣的,當孩子發出信號時,基本上已經尿完了。除此之外,夜間頻繁把尿會影響孩子的睡眠,進而影響孩子的 健康 發育。

鮑秀蘭

鮑奶奶則是為數不多支持把屎把尿的專家之壹,她認為把尿時的“噓噓”聲有助於養成孩子的條件反射。當這種聲音出現,孩子就知道要排尿了。

通過這三位專家的觀點,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人對“把屎把尿”是持反對態度的。

寶寶在3歲時,尿道和肛門的括約肌才能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在這之前孩子是不具備控制排便能力的。

很多老人之所以能夠把尿成功,是因為精準掌握把尿時間。這樣看上去,孩子貌似養成了排便的好習慣,其實只是條件反射罷了。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不把尿,睡不著”、“不把尿,不會尿”的壞習慣。無論是公眾場合把尿,還是把尿失敗後父母的責罵,對孩子的心理 健康 影響都很大。

研究發現,同是2歲的寶寶,穿紙尿褲的寶寶更早地控制夜尿,甚至整夜不尿;而那些把尿的孩子,半夜父母還要把好幾次。這是因為,不把尿的孩子壹直以來都是根據便意來排便的,而把尿的孩子會把便意和條件反射搞混,便意控制能力更差。

研究發現,紙尿褲有兩大致命缺點,壹個是紙尿褲中的吸水物質不能降解,會汙染環境;二是紙尿褲肯定沒有光著屁屁舒服。

根據我的 育兒 經驗,白天可以給孩子穿尿布,晚上和外出時可以換成紙尿布,這樣不僅省錢、方便,還不影響媽媽休息,關鍵是還能緩解家庭矛盾。

1、訓練時機

寶寶到了壹歲後才能夠靈活地走、站、蹲下和站起了,同時也能聽懂父母的話了,這時候可以進行簡單的如廁訓練了。

2、準備

媽媽可以準備壹個可愛、輕便的小馬桶(小尿盆)、把廁所燈光調亮,貼上卡通圖案,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寶寶學習排便的興趣。

3、演練

其實教會孩子排便的最好辦法,就是父母做示範,讓孩子來模仿。壹旦成功了,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很厲害,很有成就感。父母在示範上廁所時,要告訴孩子先要脫下褲子,然後坐下噓噓、然後再提起褲子,沖水就完成了。我家女兒因為喜歡沖水,所以才學會了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