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原文: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叔段,欲立之。亟請於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惟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壹,中,五之壹;小,九之壹。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毋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昵。厚將崩"。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
二、譯文:
當初,鄭國的武公從申國娶妻,稱為武姜,武姜生了鄭莊公和***叔段。鄭莊公出生時逆生,姜氏難產而害怕,所以就給他取名為寤生,因此而討厭他。姜氏喜愛***叔段,想要把他立為太子,屢次向鄭武公請求,鄭武公沒有答應。等到鄭莊公繼承了君位,姜氏又請求把制這個地方分封給***叔段。
鄭莊公對她說:"制,那是個危險的地方,東虢國的國君就死在那裏。別的地方妳可任意選擇,我唯命是聽"。姜氏又為***叔段請求以京地作封邑,讓***叔段居住到那裏,稱為京城太叔。祭仲對鄭莊公說:"都會的城墻超過百雉,那將是國家的禍害。
按照先王的制度,卿大夫最大的封邑,也不能超過侯、伯,國都的三分之壹,中等的封邑只能是國都的五分之壹,小的只能是九分之壹。
現在京城封邑不合法度,違背先王制度,君王妳會承受不了的"。鄭莊公說:"這是姜氏想要的,我怎麽能躲避禍害呢"?祭仲對鄭莊公說:"姜氏的要求哪裏能夠滿足得了,不如趁早為***叔段安排個地方,不要讓他發展。如果發展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都不能除掉,何況是君王妳寵貴的弟弟呢!”莊公說:"多行不義,必定自取滅亡,妳就等待著他的滅亡吧!”
不久,***叔段又命令鄭國西部和北部的邊地接受他與鄭莊公的***同管轄。公子呂對鄭莊公說:"壹個國家不能接受兩個人的管屬,君王妳將如何處理呢?如果想把君位讓給***叔段,那我就請求服侍他;如果不讓給他君位,那就請妳除掉他,以免讓老百姓產生二心"。鄭莊公說:"用不著去管,他會自己遇到禍害"。
***叔段又將西部和北部由他和鄭莊公***同管轄的邊地收歸己有,延伸到廩延這個地方。公子呂又對鄭莊公說:"這下可好了,***叔段勢力雄厚,能夠得到眾多人的支持了"。鄭莊公說:"他不行道義,不團結人,勢力雄厚只能促進他的崩潰"。
***叔段加固了京地的城防,聚集糧草,整修鎧甲和兵器,裝備起步兵和戰車,準備襲取鄭國國都。姜氏將為他打開城門。鄭莊公打探到***叔段進襲國都的日期,說:"現在可以向***叔段進攻了"。
於是,命令公子呂為統帥,率領戰車二百輛(每輛戰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向京地展開討伐。京地的人民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逃到鄢地。鄭莊公又派兵到鄢地討伐他。五月辛醜(二十三日)這天,***叔段逃奔到***國。
內容賞析: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簡練,事件的記載很簡略,但242年間諸侯攻伐、盟會、篡弒及祭祀、災異禮俗等,都有記載。
它所記魯國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確,所載日食與西方學者所著《蝕經》比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證《春秋》並非古人憑空虛撰,可以定為信史。然而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它在文字上難免有論脫增竄之類的問題。
在語言上極為精練,遣詞井然有序。就因文字過於簡質,後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谷梁喜《春秋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現《春秋》原文壹般合編入《左傳》作為“經”,《左傳》新增內容作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