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畝三分地”的意思是指自己的勢力範圍,自己的小圈子。
明朝時始皇帝在京城設立祭拜神農的先農壇,位於北京正陽門外西南三公裏的先農壇(也叫“山川壇”),內設觀耕臺,作為春季皇帝檢閱大臣們農耕的地方,觀耕臺前(南方)大臣們耕作的農田有壹畝三分地。
後來“壹畝三分地”被人們引申為自己的小地盤,自己的勢力範圍,自己的小圈子。這個詞用於貶義的時候比較多,含有“自私”之意。
定為“壹畝三分”的原因
據傳有兩種說法:壹種說法是取它的象征意義。在古代“壹三五七九”被視為陽數,“壹”和“三”為陽數中最小的兩個。因為皇帝是天子,既要“親耕”,又不能太勞累,所以定個最小的土地面積作為耕田,權作意思意思地“示範性耕耘”,所以為“壹畝三分”。
還有壹種說法是認為與當時明朝的行政區劃有關,明朝有13個行政區劃,稱作“十三都司”,所以取了“壹”和“三”作為耕田面積。北京先農壇的“壹畝三分地”長11丈、寬4丈、分為12畦。中間是皇帝的“親耕”之位,三公九卿等大臣都在兩旁從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