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讓美國電影協會忍無可忍之處正在於它對人類傳統倫理及家庭的破壞。而這樣壹部影片恰恰出生在最重視家庭倫理的新教保守國家——美國,這簡直是個悲劇。美國人對這部影片的厭惡可想而知。影片用冷峻精準的鏡頭為我們描繪出壹個令人發指的真實世界。
初看起來,影片在劇情上頗具Cult片的氣質。在壹個雨夜兒子跟父親商量如何殺死母親而騙取保險金,而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希望這位母親死掉,這位母親偷賣兒子的可卡因,至使販毒的兒子遭人逼債而有生命危險,而對於母親的死活,妹妹也無所謂,在小時候母親曾想殺死妹妹,當然此事未遂;父親的現任老婆跟母親的男友亂搞,還合力設套讓這個二百五兒子去殺母親,最後還出現了父親及繼母合力殺子的場面。在劇情上看來,殺手喬是這個混亂操蛋家庭的局外人及旁觀者,但他是謀殺母親的主要執行者,也是貫穿影片始終的主要人物。這樣的故事如果放在傳統Cult片中,我們並不奇怪,但錯就錯在影片拍得過於真實。
Cult片自有Cult片的氣場,壹切往邪裏玩,縱使滿屏幕血肉橫飛,觀眾也不會當真,完全圖壹樂。而每個類型的影片都有它應該歸屬的氣場環境,正如我們看德雲社的相聲,縱使郭德綱如何拿於謙的家人取樂,我們也都只是當笑話聽,從來不會認為於謙家壹屋子人全是二百五;又比如妳站在德雲社的舞臺上字正腔圓地播新聞,這氣場肯定就不對。電影也是同樣的道理,恐怖片有恐怖片的氣場,懸疑片有懸疑片的氣場,而Cult片也是最講求氣場的。本來就是個具有Cult片氣質的故事,妳就應該拍成Cult片,可弗萊德金這位老藝術家就是不服氣,偏要正經八百地拍個家庭倫理劇出來,這樣的片子不成為全民公敵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