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淺談如何做壹位新世紀專家型教師

淺談如何做壹位新世紀專家型教師

壹、新世紀創新型教師之師德與學養(六高)

(壹)高度的熱情。

古人雲: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寓於海。

白居易: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韓愈: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業光榮而神聖,教師的勞動艱辛而繁重。老師這個職業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師徒如父子”之說。只是有壹段時間受讀書無用論的影響,教師也被稱為“臭老九”,不被人重視。但撥亂反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教師受到了黨、國家以及全國人民的極大重視,教師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壹個人,不可能被人人理解,也沒有必要被人人理解,要緊的是理解自己,理解朋友,理解別人的不理解。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要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說的“捧著壹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高尚的品德。

學校的三個基本要求:培養什麽樣的人(目的、方向);怎樣培養人(方法、手段);培養的人怎麽樣(規格、成效)。

沒有不好的莊稼,只有不好的莊稼人。想把學生培養成什麽樣的人,自己先做什麽樣的人。教師的壹言壹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影響,言傳身教,身教重於言傳。壹個老師的道德修養和其教育效果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師事事處處、壹言壹行,都要嚴格自律,用自己崇高的人格去影響學生。

古人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修身養性:修身以教人,養性以正己。

蘇霍姆林斯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誌、信念、自我意識。這些領域也只能用同樣的東西去施加影響。”

為人師表:教之以才,導之以德,足為師矣;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堪作表也。

清華大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

北京師範大學:“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校訓)

河北衡水中學:教育能力=師德×師能(函數式)

教師在學生面前是通體透明的,在壹定程度上說,學生就是教師的影子。(北京第壹批優秀班主任王啟賢:掐粉筆頭的故事;兩個女人壹千只鴨子,500只鴨子的故事)

生命雖然短促,唯有美德將它傳到遙遠的後世。

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節節是楷模。

(三)高深的學問。

廣度: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

深度:精深的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

高度:堅實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要做教育家,不當教書匠;要做科研型,不做經驗型;要做時代型,不做傳統型;要做創新型,不做常規型。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知識豐富的教師講課,好像直接訴諸學生的智慧和心靈……他不是把真理當成說教,而是跟學生壹起討論,向學生提供他們思考的問題,請他們壹起動腦筋解決問題。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好像有壹種默契,雙方的思想能水乳交融。”《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教育鍛造人生,知識改變命運。

要學百家,吸精華,熔壹爐,樹壹幟。

俗語: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

孔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馬克思: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總還是有的。

(四)高明的教法。

傳統中教師的形象:壹身正氣,兩袖清風。兩眼壹睜,忙到熄燈。

蘇聯教育家加裏寧說:“具有知識的人不壹定就能勝任教學,這只是掌握的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還要求有極大的技巧來合理運用這些材料,以便把知識傳授給別人。”擅教樂教者授之以“漁”,擅學樂學者何愁無“魚”。

(1)教之以情。於漪:“課堂生活,其實就是師生間心的溝通,情的交流。不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學生的。”魏巍《我的老師》中的語文、數學老師。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好的表揚=具體事實+表揚;壹個更好的表揚=具體事實+表揚+鼓勵。

(2)授之以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3)胸中有書。重點、難點、疑點、大綱。

(4)目中有人。因材施教。蘇霍姆林斯基:讓班裏每壹個學生都能擡起頭來走路。學校和醫院的區別:差生就像醫院中的重病號,在醫院中往往能得到特殊治療、特殊照顧,但在學校中卻往往被忽視。讓鮮花和野草都能享受到陽光。

沒有壹朵花兒不美麗,沒有壹個孩子不可愛。但也沒有壹個孩子不摔跤就能學會走路。

壹位教育家說過:“老師應把愛心分給每壹個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偏愛“優生”,歧視“差生”,忽視“中間生”都不是完美的教育。

陶行知:妳的冷眼裏有牛頓,教鞭下有瓦特,譏笑聲中有愛迪生。

浪子回頭金不換------浪子回頭需人換。要堅信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放在多大的空間裏,它就有多大。

(5)巧譬善喻。但要運用得當:電壓與水壓;脫褲子與去括號。

(6)旁征博引。

(7)啟發誘導。教師的作用: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要做到啟發而不代謀,指導而不指令,點撥而不強加,解惑而不灌輸。要做到啟而有綱,啟而有數,啟而有方,啟而有境。

學記: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8)巧於提問。

愛因斯坦:“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壹位小學老師教“早晨的太陽是什麽形狀的?”

在教學中要註意以下四點:把握難點,解決疑點,總結特點,抓住燃點。

優化課堂教學要體現六種意識:

以設疑激趣為先導;

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以提示規律為重點;

以精講精練為策略;

以學生參與為途徑;

以整體教學為目標。

要激活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主動發現、探求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造型人才

(1)註意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的結合。(壹作家做壹話題作文,內容涉及宗教、王室、性、神秘,字數200字以內。壹籌莫展。其兒子迅速做出:上帝呀!女王懷孕了,這是誰幹的?16字)

(2)單壹思維與多元思維結合。(曹沖稱象;司馬光砸缸)

(3)靜態思維和動態思維結合。(三歌星到某地演出,在海報上的排名成了難題,最後用壹燈籠使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4)正向思維和反向思維相結合。(曹操敗走華容道《三國演義》第五十回“諸葛亮智能取華容,關雲長義釋曹操”:在經過趙子雲、張翼德的堵截後,又遇壹岔口。大路稍平,卻遠五十裏;小路投華容道,卻近五十余裏。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並無動靜。曹操說:豈不聞兵書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多謀,故使人於山僻燒煙,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山路走,他卻伏兵於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計。)

(五)高超的口才。

教師是舌耕者。教師的語言要求:

(1)準確無誤科學化。

壹忌用詞不當,褒貶不分;

二忌道聽途說,捕風捉影;

三忌斷章取義,誤解原意;

四忌隨意簡化,亂改成語;

五忌讀錯別字;

六忌說外行話。

例壹:不學無術的“四人幫”的爪牙陳阿大作報告,將秘書起草的發言稿“我們要大幹、苦幹加巧幹”這句話的“巧幹”念成了“23幹”。臺下哄堂大笑,陳竟發揮說:“23幹是新生事物,什麽叫23幹,就是12分地力量,12分不夠,還要加壹倍24,留有余地23。……”

會後,陳對秘書說:“妳的稿子寫得很不錯,就是忘了解釋什麽是23幹。幸虧我補上了。”

將“巧幹”認成“23幹”,在大庭廣眾之下且不察而加以謬解,其荒唐可笑場面可想而知。

例二:據傳,三十年代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在齊魯大學壹次校慶大會上作過這樣壹篇“訓辭”,其真偽固有待考證,然文辭之滑稽卻是非常明顯的:

諸位,各位,在齊位:

今天是什麽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有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很好,很好,都到齊了。妳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是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壹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為兄弟和大家比不了。妳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妳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中國的英文都不懂。……妳們是從筆筒裏爬出來的。兄弟我是從炮筒裏鉆出的,今天到這裏講話,真是使我蓬壁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妳們講話,講起來嘛就像……就像……對了,對牛彈琴。

今天不準備多講,先講三個綱目。蔣委員長的新生活運動,兄弟我雙手贊成,就是壹條,“行人靠右走”著實不妥,實在太糊塗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邊留給誰呢?還有壹件事,兄弟我想不通,外國人在北京東交民巷都建了大使館,就缺我們中國的。我們中國為什麽不在那兒建個大使館?說來說去,中國人真是太軟弱了!

(韓進校時見學生在進行籃球賽,此時,他因此而痛斥總務處長)要不是妳貪汙了,那學校為什麽這樣窮酸?十來個人穿著褲衩搶壹個球像什麽樣子,多不雅觀!明天到我公館再領筆錢,多買幾個球,壹人發壹個,省得妳爭我搶。

(2)簡煉易懂通俗化(韓: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頭細來下頭粗;有朝壹日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3)節奏跌宕韻律化(抑揚頓挫,瑯瑯上口。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琵琶行》)

(4)文明典雅規範化(禮貌,忌粗話、臟話。)

(六)高雅的教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落落大方,舉止端莊。

二、及時充電,轉變觀念,與時俱進,提升自我。

有專家預測:2020年的知識總量將是現在的3--4倍;而到2050年,目前的知識總量只占屆時知識總量的1%。因此,在農業經濟時代,只要7--14歲接受教育,就能滿足日後壹生工作生涯的需求;工業經濟時代,求學時間需延長為5--22歲;而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唯有把12學制的學校教育延長為“80年制”的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黨的十六大報告中,當講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育發展目標時,明確指出:要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們當教師、教人以知識的,面臨著高學歷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知識的飛速增長,知識的陳舊相當快,知識的來源雙過於廣泛。及時充電,提升自我就顯得尤其重要。

學什麽?學本專業的知識,廣泛涉獵各科知識。

現在最重要的是學新的課程標準。當前,我國新壹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以其嶄新的教育理念撞擊著傳統教育的方方面面。我們每壹位老師都面臨著挑戰。

比如:三緯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民主、平等、探究式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新課程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更會改變壹名教師扮演的角色形象。

新課程是孩子的精神家園;新課程是孩子回到精神家園時走的五彩濱紛的道路;新課程是老師和孩子壹起走在回家的路上。

教育的壹切都源於和為了時代人的發展----與時俱進的人才觀、知識觀、發展觀、教育觀。

怎樣學?改變觀念:隨時隨處,利用現有資源。

(壹)了解全球教育發展的壹般趨勢。

(1)受教育權的日益廣受重視

(2)重視人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生存能力

(3)從終身教育到終身學習

(4)從學會生存到學會***存[20世紀的教育主題詞:學會生存(競爭);21世紀的教育主題詞:學會***存]

(5)學校本位教育改革(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

(二)樹立新的教師觀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倡導者;是學生思想的啟蒙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促進者;學生的智慧潛能的激發者;思維火花的點燃者;交換意見的參與者;應成為學生成功事業的合作夥伴;成為學生最親密的朋友。

教師應是專業工作者,應做到三會:會教學、會科研、會育人,不再單純是壹個教書匠。

教師的知識應淵博的,應是壹條滾滾流淌的小河(流量大,不斷更新),不應只是壹桶水。

人們把教師比作、園丁、蠟燭,似乎學生只能被施予,只能被照亮,重教有余,重學不足;灌輸有余,啟發不足;復制有余,創新不足。好的教育者應該是壹團火,讓學生與他壹起燃燒,放出耀眼的光芒。要做火炬和燈塔,不做蠟燭;要做矯龍,不做春蠶;要做出墻的紅杏,不做泥土;要做火箭,不做人梯;要做長流水,不做壹桶水。要做壹牧羊人,把羊群引到壹個水草豐美的地方,而不是把草嚼啐餵給羊。要做壹個手持火把的人,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或者幹脆把自己看成學生中的壹員,與學生壹起成長壹起遊戲,在這個過程中用自己成熟的人格、能力去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樹立新的學生觀

教育由封閉轉向開放,不再是獨立的,因此教育要適應現代人才的需求。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帶來了經濟發展的全球化,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帶來了社會發展的國際化,社會發展的國際化帶來了文化發展的多元化,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帶來了人才培養的現代化。因此,我們的教育就應有國際意識,有世界眼光。

人才培養模式要變革。-----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本。

讓每壹個個性充分發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會選拔和其他挑戰。只有個性充分得到發展的人,才是真正推動社會發展的棟梁。

21世紀的通行證:學會認知(基礎)(收集掌握篩選信息,預測未來)

學會做事(核心)(發展做事的能力)

學會***同生活(關鍵)競爭+合作

學會生存(根本)生存能力

學生的發展包括兩個方面:社會化發展---規範---***性

個性化發展---創新---個性

因此應培養“規範+創新(發展)”性的人才。美國、中國的教育走了世界教育的兩個極端。中國的每壹個孩子都在難題,美國的每壹個孩子都有壹個課題。最好的教育應該是(美+中)÷2。我們的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主,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對素質教育的正確理解:全面發展上的素質教育。

大處說:1、以德育為核心;

2、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主;

3、構建終身教育的體系,終身學習。

具體地說:1、使學生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受;

2、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3、用互聯網等多種渠道搜集、處理信息;

4、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事的能力;全贏式競爭與水漲船高式競爭,壹條龍與壹群蟲。

5、對社會的責任感;

6、培養學生個性,個人發展方向;

素質教育與考試的關系: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不講考試,智育應是很重要的壹項指標。現在西方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都在學習中國的考試制度。

能提高升學力的教師更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素質:稟賦+習得

教育:把學校學到的東西忘掉以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

能力:爸爸、媽媽、老師沒有教過,孩子自己會就是能力。

教育不是選拔人而是發展人,促進人的發展。學生具有巨大的潛能。如果方法得當,每個孩子都能成才。

(四)樹立現代教學觀

傳統教學觀和現代教學觀的區別:

傳統教學觀現代教學觀

知識的量質

記憶思維

結果過程

外在內在(認知結構、情感意誌態度方法)

學會會學

教法學法

單向多向

單壹教法師生互動

傳統:組織教育----復習舊知----學習新----小結歸納----布置練習

現代:(1)創設問題情境(非智力因素,讓學生學會參與);

(2)引導信息加工(發展智力因素),由現象上升為概念,由概念上升為規律、原理,讓學生學會學習,“四基”:基本事實、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運用。

(3)設計實踐活動,發展能力、技能,學會遷移。教師為遷移而教,學生為遷移而學。

(五)好教師的標準。

美國調查稱職教師:

公眾眼中:(1)對政府負責;

(2)對同事負責(群體);

(3)對學生和家長負責;

(4)對自己負責。

學生眼中:

(1)管教有方,能控制課堂紀律,不壓制人;

(2)賞罰分明,懲罰重復犯錯的學生,表揚公認的學生,反對放學後集體留在教室。

(3)條理清楚;

(4)態度友好,但有度;

(5)幫助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取得成功;

(6)有效教學,講解準確清楚,出色地完成任務,避免學生厭學,對不同的學生涉及不同的考卷。

美國校長心目中的好老師是怎樣的?

壹般看法:“熱愛學生,精心教學,積極肯學”

關於好教師的條件是否可以用下面輕松的語調來說明:

(1)壹個好教師能告知他的學生關於許多問題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師能夠不說話,而幫助學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

(2)壹個好教師是熱情親切的談論家。但是最好的教師知道,當他的學生爭取用自己的語言形成他們的思想時,如何保持鎮定和忍耐。

(3)壹個好的教師永遠是謙恭;他很自然地感到他積累的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智慧,遠比他自己更為重要。但是最好的教師甚至是更謙恭的,因為他尊重年輕人的感情,比對待壹位樸素的老人自然更為重要。

(4)壹個好教師知道他的學生必須是忠誠的和負責的良好公民。但是最好的教師知道負責任、誠實和良好的公民條件不能在壹門課程中“教”出來,因為這種品質是通過日常活動而不是通過日常講演而形成的。

(5)壹個好的教師力求使他的班上學生在他的控制下。但是最好的教師知道首先必須能控制自己。

(6)壹個好的教師得到比他的工薪高幾倍的酬勞。

(7)壹個好教師的學生,學完他們的課程後畢業,得到好的工作。但是最好教師的學生在每天生活中得到報酬,因為他們已經發現探索精神的生活是激動人心的。

不稱職教師的特征:

(1)對學生的正常行為總是采取不正確的態度,從而引發了學生的不正常行為;

(2)對學生的行為和成就不抱希望;

(3)認為維持課堂紀律是教師和學生敵對的較量;

(4)不信任班集體;

(5)不向差生提供幫助,不相信他們能和其他壹樣學習獲得成功;

(6)經常冷嘲熱諷,在同學和同事當中心理虐待。

(六)美國家庭的教育習慣

1、讓幼兒從小單獨夜宿,父母不陪宿。

2、壹些年輕父母把僅幾個月的嬰兒赤身裸體扔進水中,讓其學會遊泳。3、孩子摔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

4、要求幾歲的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

5、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自己的事自己做。

6、讓孩子在看到本國國旗時,註目兩分鐘。在聽到國歌奏響時,把手按在胸口心中默唱國歌。

7、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用自己雙手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費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他費用。

8、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掙錢讀書。孩子們認為,長這麽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瞧不起,說妳無能。所以必須做到經濟獨立。

9、沒有午睡的習慣。

10、鼓勵孩子做登山、攀巖、跳海等危險性運動。

11、孩子不擺闊、不趕時髦。與朋友出去玩或就餐,壹切費用都是“AA”制。

12、父輩壹般不給孩子財產繼承權。

13、企業家如果覺自己的子女不爭氣、不成才,他們往往寧肯花錢錢雇傭壹個有才幹的經理去經營他們的事業。

(七)美國人眼中的優秀兒童

1、具有技巧和知識,能適當運用這些技巧和知識解決具體問題。

2、註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時間裏集中註意力解決某壹問題。

3、熱愛學習,喜歡探討問題和做作業。

4、堅持性強,能把指定的任務作為重要目標,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

5、反應性強,容易受到啟發,對成人的建議和提問積極做出反應。

6、有理智的好奇心,能從自己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滿足,並且自己能夠提出新問題。

7、樂意處理比較困難的問題和進行爭論。

8、機靈,具有較敏銳的觀察力。

9、善於正確地運用眾多詞匯。

10、具有獨創性,能夠用新穎的或者異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11、想像力強,能夠獨立思考。

12、興趣廣泛,對各種學問和活動都感興趣。

13、關心集體,樂於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助人為樂,和他人融洽相處,對別人不吹毛求疵。

14、情緒穩定,經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詳,有幽默感,能夠適應日常變化,不暴怒。

(八)國外培養的十種能力:

1、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的能力;

2、欣賞、表現與創新的能力;

3、生活規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

4、表達、溝通與分享的能力;

5、尊重、關懷與合作的能力;

6、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的能力;

7、規劃組織與實踐的能力;

8、運用科技信息的能力;

9、主動探討與研究的能力;

10、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壹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有那麽壹群孩子在壹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壹個人----沒有壹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往哪能兒跑,我得從什麽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教書有壹苦澀的根,但卻有壹甜蜜的果。”育人是壹個艱辛、漫長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困難和苦澀的註定的,但在懸崖邊挽救壹個險失足的孩子,或把壹個有潛質的學生培養成英才,便是最後甜蜜的果了。

當教師很辛苦,也比較清貧。但它確實是壹個光榮、偉大而崇高的職業。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無窮的樂趣,那滿天的桃李就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困難是暫時的,希望就在眼前,好日子馬上就要來到。

著名學者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壹境也;(醞釀期,高瞻遠矚,選定目標,追求理想時向往的心情,註視著人生的苦難而執著地去追尋自己的理想。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探索期,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是追求理想時的艱苦經歷,是願把生命獻給自己理想的決心。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成熟期,豁然開朗,妙手得之,理想得到實現後的滿足的喜悅。如同“朝聞道,夕死可矣”)

教育是壹項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

教育是壹門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

教育是壹種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

有活動才有活力;有研究才有成就。

人生需要事業,沒有事業的人生是悲哀的;

事業需要成功,不求成功的事業是麻木的;

成功需要動力,缺少動力的成功是短暫的;

動力需要奉獻,充滿奉獻的動力是永恒的。

在妳有限的空間裏,做妳最大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