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不置可否什麽意思

不置可否什麽意思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說行,也不說不行。指不表明 態度 。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溫欽差聽了壹笑,也 不置可否 。”

成語例句: 吳蓀甫 不置可否 地 淡淡 壹笑,轉身就坐在壹張椅子裏。

註音: ㄅㄨˋ ㄓㄧˋ ㄎㄜˇ ㄈㄡˇ

不置可否的近義詞: 不置褒貶 不說好或壞。《三國演義》第七二回:“ 操 嘗造花園壹所;造成, 操 往視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 不置壹詞

不置可否的反義詞: 涇渭分明 涇、渭二水,壹清壹濁,雖合流匯聚,卻清濁分明。比喻是非明了,境界清楚 斬釘截鐵 比喻處理事情或說話幹脆利索,毫不猶豫 旗幟鮮明 比喻政治傾向非常明顯或態度很明確。 ** 《廣州起義三十周年紀念》詩:“ 廣州 起義繼 南昌 ,旗

成語語法: 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狀語;表示不敢發表意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動賓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not to give a definite answer

俄語翻譯: не отвечáть ни да,ни нет 其他翻譯: <德>weder ja noch nein sagen <keine klare meinung haben><法>ne pas se prononcer ni pour ni contre <s'abstenir de dire son avis>

成語謎語: 口;呵

讀音註意: 置,不能讀作“zhǐ”。

寫法註意: 置,不能寫作“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