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工作是通過搜集、匯總、計算統計數據來反映事物的面貌與發展規律。數量性是統計信息的鮮明特點,即通過數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時間特定方面的數量特征,幫助我們對事物進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從而做出正確的決策。統計是企業管理的壹項基礎工作,也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統計數據的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是各項工作的核心。搞好統計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壹、各級管理部門對統計工作的重視
統計的主要仟務,壹是為工程項目決策和檢查執行情況提供依據;二是為編制工程施工計劃和檢查施工進度完成情況提供依據;三是對工程動態提供分析依據。因此,除了統計部門必須嚴格貫徹執行國家規定的統計制度,根據統壹的統計制度要求,結合本單位(項目)管理實際需要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統計制度外,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許多領導往往只關心已完工程進度和工作量(工程量)的統計,而對原始記錄不齊全,計量方法不當,報表填寫不規範等現象,並未給予足夠的重視,以致於出現統計的數據前後不壹致,報表填寫壹人壹個樣式,由此造成的對工程施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對檢查工程計劃的完成不能提供可靠依據,甚至於工程成本無準確核算而不能如實反映施工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
二、統計人員的設置要有相對的專業性和穩定性
許多人認為統計工作就是抄抄寫寫、加減乘除,填幾張報表,沒什麽專業性和連續性,把統計工作簡單化,這是不對的。《統計法》第24條規定:“統計人員應有執行統計任務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建築專業統計指標是圍繞建築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管理而設置的壹套相互配套的指標,即建築產品的統計,包括用實物數量反映的產量值統計;用價值量反映產值統計和建築產品質量統計;因此現代化的統計工作沒有壹定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是難以勝任的。如果沒有壹定的專業知識,就不可能如實的反應產量完成情況;就不可能對產品質量有正確的統計,導致產值統計的不準確性。
土木工程施工通常具有規模大,工期長的特點。因此,需要工程統計具有壹定的連續性和銜接性,而統計人員的頻繁調動,顯然對統計工作不利。
三、要切實加強統計基礎工作的規範化
統計基礎工作規範化是指將基層統計工作中的壹般規章制度管理轉變為規範管理的形式,形成壹個科學的工作流程。其基本特點為原始記錄、臺帳和報表的形成必須有嚴格的工作程序;企業內部業務部門的統計核算與綜合統計機構必須有資料供應和反饋關系。
1、原始記錄是基層單位利用壹定的表格或文字形式對建築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做的直接登記和最初記載,是指未經過加工整理的各種表格、卡片、帳冊單等第壹手材料,其內容反映了施工管理經營和工程技術管理方面的實際情況。因此填寫時要按規定要求內容如實填寫,數據真實可靠,各類人員簽字齊全,使其具有可追溯性。
2、統計臺帳是基層單位根據經營管理和核算工作的需要,用壹定的表現形式將原始記錄資料按時間順序進行登記,系統地積累資料,並定期進行總結的帳冊。其作用壹是能使建築業基層單位的統計資料系統化、條理化、檔案化;二是能清楚地反映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有利於領導研究施工趨勢和規律,以便隨時進行指揮調度;三是有利於檢查建築施工企業各類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
3、統計報表是收集統計資料、進行統計調查的壹種形式。即由基層企業通過表格的形式,按照同壹規定的指標和內容、上報時間和程序,定期地向上級報告計劃執行情況和重要經濟活動情況特定的統計報告制度。
四、要實現統計資料管理的程序化
要搞好統計工作的規範化,必須健全統計網絡作為組織保證,並使之程序化。其目的在於從資料管理方面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及時性、統壹性和穩定性,防止數出多門,數據混亂。統計網絡的建立,對於理順企業與各項目部或各業務部門之間的相互交錯的業務關系起到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作用,這樣既可使各專業統計明確在整個統計運行機制中的地位,增強各業務部門的全局觀念和責任感;又可使統計信息及時上傳下達,有效的發揮統計工作作用,及完成上報報表任務,及時為企業領導指揮和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資料。
由於統計基礎工作及管理規範化涉及面廣且較復雜,企業在推行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對統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重要性。統計工作規範的制定,既要考慮當前企業管理水平,又要反映工程施工實際需要。在執行過程中,要不斷總結、改進並完善統計數據質量,使統計人員的統計水平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