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余天雲的死因之謎

余天雲的死因之謎

據記載:余天雲的堂弟余天生曾在建國後擔任過桂林軍分區副司令,1997年8月24日余天生接受采訪時,為余天雲抱屈,認為余天雲是因為戰功顯赫,所以被人嫉妒,受張國燾打擊迫害,撤去軍長職務;胡奇才將軍也贊成這個觀點,他說:余天雲“個性強,脾氣急躁,常沖撞張國燾。余天雲自殺是張國燾迫害所致。當時已負傷的余天雲不滿張國燾對他的處置,過丹巴馬河鐵索橋時,就勢從擔架上往橋下壹滾,掉下了滔滔急流。可惜了。”

由於路線鬥爭和年代的久遠,加之當事人回憶的不壹,關於余天雲的死因變得撲朔迷離,說法不壹。

最早對余天雲死因作出結論的是張國燾,認為余天雲死於心理的脆弱。余天雲的死,震動了全軍。張國燾第壹次承認,“四方面軍的幹部,軍閥習氣相當嚴重。”但他又很傷心,畢竟余天雲是他壹手提拔起來的。在埋葬余天雲時,張國燾講了話。他首先痛悼余天雲之死,褒揚他過去的戰功,說余天雲曾幾次負傷,不惜個人犧牲來為革命爭取勝利。然後,張國燾又強調指出,自殺行為是不對的,“壹般同誌要經得起批評和處罰的考驗,紅軍紀律應當嚴格,高級幹部也應同樣遵守。”從這裏可以看出,張國燾認為余天雲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導致自殺的。應該說,有壹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對余天雲死因第二次作出結論則是在西路軍失敗,特別是張國燾叛變以後,認為余天雲死於張國燾的迫害。壹部分人由於“左”傾觀念比較嚴重,把余天雲塑造成“反對南下”和反對“另立中央”的英雄,說余天雲軍長對張國燾的家長式作風壹向很反感;因為後來紅軍大學政委何畏也離開了紅軍,於是何畏這個小人打小報告誣告,張國燾把余天雲當作“犯人”,最後導致余天雲死亡。在這種論調的支持下,余天雲在1945年七大召開時獲得了平反,還被授予烈士稱號。應該說,余天雲授予烈士是可以的,盡管他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畢竟他為中國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不過,如果是因為“反張國燾”之說而被評為烈士,則顯得有點狹隘,余天雲那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完全認清張國燾的錯誤,說他是反張國燾錯誤路線的“英雄”有點拔高之嫌。

余天雲死因的第三個結論和劉伯承元帥有關,這種觀點認為是劉伯承間接地害死了余天雲;1958年5月,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在批判劉伯承的教條主義“錯誤”時,彭德懷元帥說:“劉伯承身上有很嚴重的教條主義,不但影響了南京,就連北京(指訓練總監部)也有些吹鼓手,擡轎子的。不要忘了,紅軍時期,他的教條主義是逼死過革命同誌的。”他指的就是余天雲。好在余天雲只是張國燾的愛將,而且毛澤東對此並未過多去說什麽。只是淡淡“唔”了壹聲,說道:“余天雲還是個娃娃嘛,想不開,尋了短見,怪不得誰。”這個事也就沒有再多追究——劉伯承逼死余天雲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作為校長的劉伯承批評余天雲的行為是正常的。

因為存在這些分歧,因此,對於余天雲的死,官方的表態非常的謹慎;到目前為止,關於余天雲的權威評價有兩次,壹次是《紅四方面軍烈士名錄》,壹次是《解放軍報》兩者都將死因簡單的說成是“溺水”而亡。

不管是死於何種原因,歷史最終給了余天雲壹個公正的評價,把他稱為我“紅軍時期的高級指揮員”,這個應當是客觀的、公允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