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緘其口是什麽意思?成語出處及詳細詞語解釋
註音壹式 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 漢語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同義詞 金人三緘 出處 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後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晉·葛洪《抱樸子·重言》 :「於是奉老氏多敗之戒,思金人三緘之義。」 釋義 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例句 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三緘其口。(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我們必須三緘其口,嚴加保密,以免傳聞再次傷害無辜的人。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相似詞 默默無言,緘口不言,守口如瓶 相反詞 口若懸河,誇誇其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