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整體而言,小說的前半段是壓抑的、苦澀的,主人公的生活裏及至到了後半段才撥開雲霧見明月,漸漸地明朗起來。
《縱橫四海》的主人公名為羅四海,“五湖四海”的四海。翠仙打趣過他的名字,說這個世界上不僅四海,有五大洲七大洋。國人囿於個人所見,才說四海。
羅四海的名字看上去實在是平平無奇,透著壹股淳樸的憨氣。
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羅四海本人確實也是苦出身,家徒四壁,衣食無以為繼,父親亡故,唯有寡母壹人支撐,靠親友周濟,四海為長,地下還有幼妹弱弟。
迫於生活的壓力,十二歲的他不得已要當頂梁柱,背井離鄉,隨著舅舅去打工。
羅四海心中所念,均是為了母親和弟妹。
仿佛是要印證舅舅發下的毒誓,舅舅才出碼頭就跌了壹跤,之後,舅舅利欲熏心,欲將他脫手賤賣,全然不顧他的性命安危,實在叫人寒心。誰知,遇上翠仙殺死英國軍官,舅舅忽然以義字當頭,拯救翠仙於危難之際,於是乎,三人開啟了異國他鄉的流亡之旅。
逃亡的生活並不是羅四海想象中的那樣痛苦,擔驚受怕之余他找到了生存下去的目標和希望。
羅四海年紀雖小,但是頭腦機靈,又有擔當,踏實肯幹,儼然成了翠仙信賴的對象。翠仙在流亡途中,也不忘保持以往的自信,施展手段,也令羅四海對她佩服有加。
兩個人因此締結了壹生肝膽相照的友誼。翠仙也因為與羅四海的這份友誼認識了丈夫龐英傑。翠仙並不看得起龐英傑,冷艷冷眼,還叫羅四海明哲保身,少與龐英傑接觸,然而,她卻換和龐英傑結婚了,並且生兒育女。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羅四海在船上時做幫工,學習廚藝,誤打誤撞,做出了美味的“雜碎”,著陸以後,受人幫助,介紹到洗衣店去學漿洗衣服,養活自己。因他的誠懇和正直,老板死後遺他洗衣店。這部分情節像是武俠小說和英國小說的結合。在這種類型的小說裏,總有這樣的先輩愛護後生,得到了壹點真誠的關愛和照顧,就願意傾家以資助他走順人生之路。
羅四海受過不讀書的苦,他逐漸明白了念書的好處,尋覓機會認真苦讀,充實自我,而羅四海也在此間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物,形形色色的事情。
他們的存在讓羅四海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變得豐富。在此之中,有些人的影響是壹生壹世都難以磨滅的。
在大洋彼岸的種種際遇都使得羅四海認識到壹點,在別人的國家,他們自始至終都是下等人,自始至終都是要低人壹等,都是要受到別人的歧視,都要被人看不起。
當這顆種子埋在了他的心中,當他接觸了革命的思想,他就有了更為崇高和偉大的事業要去追尋。
雖然小說中用了諧音化名,但是作為讀者,讀到了那些出現的人物的名字時,還是輕易就可以在近代歷史上找到對應的人,譬如說宗珊為中山。
在故事的後半段,羅四海繼承了洗衣店,賺取些許錢財,可以安身立命,便回鄉去,遵照母親的意願,娶妻結婚,然後再回到異國謀展事業,而後,撫育孩子,送孩子們去上學,叫他們學習知識,使他們不至於如自己壹般被排擠,被歧視,享受不到應有的權利。
如此忙忙碌碌二三十載,羅四海進入了當地德高望重者之列,於此期間,他結識了不少的革命者,也陸陸續續資助著革命事業,耗費不少的時間、精力和錢財。
不得不提的時,羅四海的妻子與翠仙同名,也叫翠仙。這個故事裏有好多翠仙,像是被歷史煙塵遮蓋住的所有優秀的女子壹樣,她們擁有了同樣的名字。
我們見到了甫壹開篇就出場的羅四海的好友翠仙十多歲出嫁了,兩人沒能再見壹面,此生之遺憾,此後和他守望相助、彼此關心的混血姐姐名叫翠仙,而與他相濡以沫半生的妻子也是翠仙。
她們都是翠仙。
盡管他的妻子不太理解他們盡心竭力、所為之奮鬥的事業,卻壹直在默默無言地支持著他。夫妻二人相扶相助走過了半生,從年少成親到兩鬢斑白兒女成群,他們走過了風風雨雨。
而羅四海從名不見經傳的鄉野小子到壹方名望深重之士,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難就難在羅四海另有壹份博愛的心思。
他推己及人,不僅僅能夠戰勝屬於自己的困境,還希望能夠解救到別人,有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之風。
在看《縱橫四海》的時候,讀者會有壹種時空錯位的感覺。
羅四海的身份中國人,然而,他身上大半的故事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異國。
羅四海從離開家鄉開始,就像是壹部趣味滿滿的冒險小說,曲折離奇,又在情理之中,包括無奈逃亡和船上打工的情節,可是,在這冒險小說之中,又能找到許多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那樣優良的品質支持著羅四海不斷地克服困難,不斷地前行,處處透露著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縱橫四海》是“中西合璧”的產物,講述的羅四海壹生的傳奇。
故事落幕時讓人感到悵惘,羅四海在異國落地生根,成家立業,他期盼著能夠回到祖國,看到壹個先進的、平等的社會,不再看到落後和愚昧的國家,他始終在努力著,可即便是故事的結尾,他也沒能再次回到他出生的那壹片土地上。
而他的子孫們依然在異國生活著,只是,到了他們這壹代,對於他們來說,腳下的這片土地,不再是異國,而是故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