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傳記冒險大片,用前幾年很火的那個壹句話劇透來概括,就是:壹群人,爬。越來越多的紀錄片拍得跟劇情片似的,反倒是劇情片時不時向紀錄片靠攏,《絕命海拔》就是其中之壹。我們都看過不少登山題材電影,故事中除了登山,總要加點其他吸引眼球的私貨,這些私貨往往跟體育精神、野外求生關系不大,屬於常規的好萊塢快餐料,而且總會宣兵奪主,比如《絕嶺雄風》,是恐怖分子搶錢,《垂直極限》是壞人搞破壞和雜七雜八的情感關系,《眩暈》的登山者遇到殺人狂,成了個恐怖片。
而《絕命海拔》不玩這些虛頭巴腦的。說好了拍登山,就是登山,別的滾蛋。觀眾看到的是準備工具、籌劃日期,攀登前的體能訓練和祈福儀式,攀登的動機探討、背景知識講解、身體素質測試,攀登時突發的眼疾困擾、體力不支、氧氣耗盡、氣候驟變、生死抉擇,等等。緊緊扣住人與自然的矛盾層面。而人與人之間即便有沖突,無非就是何時登山、怎麽登山、設備為啥沒準備好、撐不下去要不要回頭等等與登山這個大方向緊緊焊在壹起的成分。
如果前述那些片是《泰坦尼克號》,將災難讓位於壹個更有觀眾緣的商業元素的背景板,那麽《絕命海拔》就是1958版的《冰海沈船》,將船難放在首位,每壹個細節都以忠實還原事實為最高任務。片中的情感成分也像峰頂的空氣壹樣稀薄,隊員與家屬的通話,寥寥幾筆,最可煽情之處卻毫不慷慨戲份;登山隊之間的較量與合作,本可搞出惺惺相惜、氣壯山河,導演硬是輕描淡寫將之帶過去,絕不幹擾人與自然的對抗。
片中不乏有著同舟***濟的精神,向驚天險情的宣戰,對人類意誌的謳歌,遼闊壯美的聖母峰,被幾個航拍抓下,令人目眩神迷。處處是災難大片的氣勢。但情節與情感的薄弱,令它在很多人眼裏,是壹部不夠好看成功的商業片。太多人被爆米花寵壞了,要三分鐘壹個小高潮,五分鐘壹個大包袱,否則就打瞌睡。《絕命海拔》無法提供這樣緊湊的曲折起伏。但它是壹部真正的大自然冒險片,浮華遍地、追名逐利的好萊塢,很少電影人有足夠的膽量炮制壹部商業元素如此單壹的作品,這也使它尤為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