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鬼手”王保和真的是手快嗎?

“鬼手”王保和真的是手快嗎?

“鬼手”王寶合的“三仙歸洞”的秘密,壹個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

吳橋的傳統節目“三仙歸洞”,表演者是吳橋雜技大世界“江湖八大怪”之首的老藝術家王寶合。王寶合已年過六旬,他3歲喪母、6歲跟著父親王福春(著名老藝人,五十年代曾任吳橋縣群藝聯合會主任)早年在北京天橋賣藝。

五十多個藝術春秋不但使王寶合學會了壹套雜技絕活,還練就了超人的表演功力。表演“三仙歸洞”,不同於大臺節目,它與觀眾近在咫尺,且由觀眾參與進來,重在“賣口兒”(即語言表達),難在“救戲”(即收回無意或故意露出的馬腳)。它要求表演者手法運用靈活,頭腦反應迅速,語言表達機智。節目看似小戲法,實則真功夫。

但這對王寶合來說似乎駕輕就熟,可謂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2002年他應邀到香港演出,被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譽為“鬼手”。

擴展資料:

王寶合成長於壹個雜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北京天橋擺攤賣藝,祖父王玉林還有壹個“天橋八大怪之壹”的名號,在北京天橋小有名氣。6歲時,家境貧寒的王寶和就跟著父親到天橋賣藝,他輔助父親的節目,表演壹些基本功。1951年,長大後的王寶和回到吳橋,自己拉班子演出;1958年,他加入了吳橋馬戲雜技團,成了壹名正式雜技演員,仍然做基本功表演。

喜歡王寶和的觀眾都知道,他有兩手絕活:“三仙歸洞”和“縮骨軟功”。這是他從父輩那裏繼承來的,經過了數十載地揣摩和苦練,終於發揚光大。但是,為了傳承絕技,這些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數都數不清。解放前,為了養家糊口,年僅6歲的王寶和就跟著長輩學習“縮骨軟功”。

最苦的還不是練功的過程,是練功的環境,‘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無論凍多厚、天多熱,都得在露天的地方練,後來落下了壹個下雨陰天就渾身疼的毛病。”

“三仙歸洞”是王寶和在30多歲時才正式接觸的,老師是他的父親。“‘三仙歸洞’的秘密全在我的手上,壹個字,那就是‘快’。”超乎常人的勤奮和悟性,成就了王保合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的“鬼手神功”。

百度百科-三仙歸洞

百度百科-王寶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