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妳能接受“鷹式教育”嗎?】

【妳能接受“鷹式教育”嗎?】

10年前,被父親逼迫在零下13度的雪地裏 “裸跑”的4歲小男孩的視頻在網上火了。他後來的成長更是讓人驚嘆:9歲通過南京大學銷售管理自學考試,12歲取得南大本科學歷,13歲修完西班牙武康大學12門課程……

讓孩子學會吃苦,磨礪意誌,孩子的未來才會有希望。

人的潛力是靠“逼”出來的。父母的思想有多高,孩子就能飛多遠。不“逼”壹下,妳怎麽知道妳的孩子有多優秀?

文章開頭提到的4歲“裸跑弟”的爸爸被人稱為“鷹爸”,他主張“鷹式教育”,從小就對孩子各方面嚴格訓練:1歲多就帶著他暴走,3歲帶他攀登紫金山,7歲時就帶他跟隨車隊穿越死亡之地——羅布泊,其中徒步100多公裏,孩子硬是堅持下來了,而且興致勃勃,特別有成就感……何爸爸的做法雖然有點殘酷,但事實證明,不僅鍛煉了孩子的體魄,還讓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等各項素質得到全面提升。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很多時候都是在極端差的外部環境逼迫下,自己沒有退路了,會激發人的壹種壹定要成功的信念。

網上曾報道: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早年也經歷過壹段吃苦階段。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反對 ,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謠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壹位偉大的詩人。唯有經歷過吃苦,孩子才知道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麽,也會有毅力和耐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長大了能成就壹番事業。

家長舍不得孩子吃苦,小孩在上興趣班時,學到某個階段抱怨很累很難不願再學,大部分家長心疼孩子,於是半途而廢。這種放任孩子的行為真的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

著名鋼琴家郎朗在回憶自己成長之路時曾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妳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壹步壹步來的,走了這壹步才有下壹步。興趣是煉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樂壇天王周傑倫也曾坦言,自己學琴是被“逼”的。壹開始他學的是畫畫,但因玩性大無長進就放棄了,後來改學鋼琴 。為了防止兒子重蹈覆轍,每當他練琴時,媽媽就拿著棍子站在後面,壹站就是五六年……他說,要是沒有媽媽當年的監督和逼迫,就不會有今天的自己。

現在經常看到這樣壹種現象:放學路上,白發蒼蒼的老人背著沈重的書包,而孩子壹邊吃著零食壹邊大搖大擺地往前走,絲毫不心疼老人,壹切仿佛理所當然。

有些父母的“熊式教育”讓孩子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熊,不肯吃苦,更談不上磨礪意誌、勇於 探索 ,這樣的孩子未來會有希望嗎?

還記得網上曾轟動壹時的“巨嬰”劉思琦的故事嗎?劉思琦2001 年出生,是壹位典型的“00後”,家境還算富足。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拼,生活無法照顧,於是從小就給她找了壹位保姆。都說 “女孩要富養”,劉思琦就是那個被富養的女孩,平日裏零花錢沒有上限,想買什麽就買什麽,甚至每天花銷可以過萬。最誇張的是,16 歲了還要保姆餵飯、穿衣,活脫脫長成壹個“巨嬰”,毫無生活自理能力。

父母開始著急了,給她報名參加電視臺舉辦的綜藝節目《變形計》活動,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山村裏,去體驗貧窮和落後的痛苦。落差之大讓劉思琦感到驚訝和不適應,她沒有想到世界上還有如此貧窮的地方:有的家庭為幾百元學費而發愁,有的家庭壹星期吃不上肉,有的家庭連手機也沒有……但慢慢的,她學會了沈澱,學會了自力更生,終於“長大了”。

科學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處於休眠狀態,沒有開發出來。所以,不要過分寵愛孩子,要把“幼鷹”趕下山崖,當幼鷹往下墜落時會本能地拍打翅膀,從而學會飛翔。

當然,也要適當註意方法。比如:幼兒園老師曾做過壹個實驗,每個孩子面前放壹塊巧克力,誰能堅持壹個小時,就可以吃掉這塊巧克力,誰能堅持兩個小時,就可以再獎勵壹塊巧克力。以此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和堅持力。

再比如:電影演員陶紅介紹她的 育兒 經驗時說,家長可以適當示弱,“哎呀,媽媽今天不舒服,妳能不能幫媽媽壹個忙?”孩子很高興地答應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擔當。

要求必須嚴格,制定壹個小目標,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不可“心慈手軟”。但也要經常鼓勵、溝通:“我相信妳” 、“妳能行 ”、“沒關系,再努力壹下肯定行 ”、“妳上次做得很好,下次妳會做得更好” 、“試壹試,我支持妳” 等等。

我們為劉思琦父母能及時從“熊式教育”的迷途中警醒而感到慶幸。壹味的溺愛、無原則的遷就、壹切包辦,只會把孩子變成“廢人”,到那時,悔之晚矣!

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被激發出無限潛力,對孩子耐力和堅持力的培養,將讓他受用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