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17萬日幣折合人民幣多少錢?

17萬日幣折合人民幣多少錢?

17萬日幣折合人民幣等於9561.3048人民幣元。

擴展資料:

壹、日元貶值影響到了在日華人華僑的生活

①變相工資減少

在今年3月左右,日元兌換人民幣,大致是100日元=6.5元人民幣,而現在是100日元換5.7元人民幣。如果工資壹個月為40萬日元,之前可以換成2.6萬人民幣,而現在同樣的工資,只相當於2.28萬人民幣,少了3200人民幣了。

② 進貨成本增加

這是針對於外貿公司來說,特別是販賣中國或美國商品的公司。由於日元貶值,導致進貨成本大幅度上升。比如今年3月購買65萬人民幣的中國商品,只需要1000萬日元,現在需要1140萬日元。多花了140萬日元。

二、日元國際化的歷程:

(壹)戰後日本的崛起:

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強勁的綜合國力和經濟體量,不足以談本國貨幣國際化。日本從二戰廢墟上站起來並逐漸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才有了日元國際化的底氣。

1、第壹次機遇戰後的日本由於惡性通貨膨脹,經濟壹度走向崩潰。1948年10月,在馬歇爾計劃在歐洲實施壹年以後,美國將目光轉向日本,決定幫助日本加快經濟恢復。首要任務與我國建國初期相似:穩定物價,實現預算平衡。與我們“兩黑壹白”經濟戰不同,日本依賴的是本國貨幣與強勢貨幣美元掛鉤,將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執行固定利率,360日元兌1美元。由於當時美元與黃金掛鉤,這壹舉動等於將日元與美元、黃金捆綁,壹舉穩定了日本的物價,同時建立了日元的國際信用,便於日本參與到國際貿易中。同時,360:1這壹較低的匯率增加了日本出口的競爭力。國內,穩定股價、預算平衡;國際,增加出口,積累外匯儲備。——為日後日本的經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第二次機遇1951年朝鮮戰爭爆發,戰後完全去軍事化的日本得到了巨大的機會,迅速進入再工業化。為方便美方補給,美國對日投資148億美元,用於工業建設。同期,蘇聯對華投資54億美元,直接用於軍事工業生產。雖然看起來54幾乎只有148的三分之壹,但是54億全部用於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而美國不允許日本再軍事化,所以148億是不直接生產裝備的,是替美國修,但畢竟得到了建立完整工業結構的機會,形成了亞洲唯二具有完整結構工業化的國家,並在1950-1960年得到美國600億美元的訂單,迅速刺激日本經濟復蘇。1955年之後的十八年,日本保持了約10%左右的年均高增長期,躍居亞洲乃至世界經濟大國,由於貿易順差同時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

(二)被動的日元國際化

(1960-1970年末)由於地緣政治因素使得經濟得到高速發展的日本,手中大量的外匯儲備主要為美元資產。美國通過戰後布雷頓森林體系逐步建立了美元霸權,通過增發貨幣緩解國內經濟危機、負擔軍事開支,然而增發貨幣帶來的通貨膨脹向全世界攤派,這個裏面,就包含了日本和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