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殘疾日又叫全國助殘日,是在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
中國全國助殘日是中國殘疾人節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14條規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中華人民***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從1991年5月15日開始實施,“全國助殘日”活動即從1991年開始進行。全國每年都進行“助殘日”活動。
擴展資料:
助殘形式:
1、“文化助殘”活動的內涵豐富,可操作性強,開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殘助學”、“科技助殘”、“愛心贈刊”、“愛心贈書”、“愛心送戲”等。
2、“扶殘助學”:推動、協助政府和社會人士扶助殘疾人入學;倡導大、中、小學生和社會中的知識分子義務為殘疾人和殘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務,幫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3、“科技助殘”:倡導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農村科技工作者義務為殘疾人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科技扶貧,幫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實現科技致富。
4、“愛心贈刊”、“愛心贈書”:倡導雜誌社、出版社及全社會向殘疾人和殘疾人文化設施贈送書刊及音像制品;倡導大學生義務為盲人錄制有聲讀物。
5、“愛心送戲”:倡導文藝團體深入殘疾人相對集中的特教學校、福利工廠和基層社區,義務為殘疾人演出文藝節目,以豐富殘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公***文化活動場所如圖書館、文化館有無障礙設施,提供無障礙服務;各類公***文化活動吸納殘疾人參加。
助殘方法:
1、依靠當地黨委和政府,組織黨政領導人在“助殘日”期間參加走訪慰問殘疾人家庭的“送溫暖”活動,發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帶頭扶殘助殘;
2、充分動員廣大黨員、幹部、社會各界與更多的殘疾人“幫扶結對”,走進殘疾人家庭,為他們排憂解難,並提供家政、醫療康復、職業培訓、家教輔導等切實有效的服務;
3、建立、健全基層誌願者助殘聯絡站和殘疾人服務社(站),形成服務網絡,發揮職能作用;
4、基層中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部門和窗口服務行業,設立助殘服務崗,逐步形成助殘服務網絡,提供各種無障礙服務,把“殘疾人優先”落到實處;
5、把誌願者助殘活動納入社區服務總體工作,倡導鄰裏互助,實行分片包幹,社區單位與殘疾人簽“助殘協議書”,“壹幫壹、結對子”,落實責任,幫扶到戶;
6、農村以幫助殘疾人脫貧致富為重點,解決生活困難,傳授生產科技知識,幫農、幫牧、幫副;
7、在殘疾人中倡導互助並采用多種形式鼓勵殘疾人利用自己的壹技之長為社會提供誌願者服務,在助殘日期間組織殘疾人上街為群眾義務服務,回報社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全國助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