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有兩個面向:錢既可以變成物質,也可以變成精神。
在華德福,把錢比作人身上的血液,即是物質,也可以升華為有用的思考,或者變成藝術文化思想,還可以化有形為服務、行動、物質(如:食物變成營養)。所以錢實際上是壹個可上可下、可物化可精神的東西。
錢就是財,財就是水,水就是可上可下,有形為冰、無形為氣的形態,可變的。
錢不能吃也不能用,是壹種媒介。它可以用來交換我們需要的東西。當我們能夠給予別人壹些物資、資源、服務的時候,別人給予我們錢,代表收到了我們的服務和付出。
圖片
人對錢的認知是壹個發展的過程
人對錢的意識是壹點點形成的。人從小到大的意識狀態是變化著的,這個變化再現了整個人類發展的意識變化。小孩子對錢的認識跟原始社會很相似,慢慢長大了,經歷了農耕社會;再後來大壹點到高中大學,對科技感興趣,進入了工業社會;實際上整個人的成長過程再現了人類的發展歷史。
妳什麽時候對錢有意識?開始攢錢呢?
我小時候大概是幼兒園,覺得錢能換來好吃的、好玩的,對錢本身沒有過多的追求;再後來大壹點,越來越重視錢的本身,開始攢錢。到後來高中、大學後開始理財。所以錢某種意義上,尤其對年齡小的青年朋友,錢意味著物質。
很多孩子亂花錢,包括成人,就是因為他得到錢的過程太容易,付出的太少,並沒有體會過錢只是壹種媒介,是用來交換物資、或彼此有價值的東西和服務的媒介。所以他就沒辦法很好地用好這筆錢,把錢變成壹種只有得到、沒有付出的價格符號。
在這種情況下,錢對這個人來說,就是有害的,得和施不平衡。我個人建議當壹個人真正意識到錢的價值的時候,才能去真正意義上駕馭、管理和使用錢,否則他的錢應該是被約束、或限量使用的。
孩子對錢認知並不清晰,需要大人來做引導
原始人對錢的態度是:這個東西能吃嗎?所以妳給壹個壹兩歲的小寶寶錢,他要嗎?他會用嗎?對小寶寶來說,錢就是壹張紙。
大壹點的寶寶,如:幼兒園快畢業的孩子,他才能夠通過觀察和學習,意識到錢可以換東西。但他並沒有理解錢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沒有理解錢的交換媒介的本質。所以小孩子(九歲前)對壓歲錢並沒有太多的意識。
圖片
由於此時的孩子對錢並不清晰,孩子可能會誤用錢去買有危害性的物品,所以這時孩子的壓歲錢建議錢由父母保管。錢可以以父母的名義代孩子收下,把錢存起來,未來做壹件有意義的事,例如,可以小學時買文具,或高中時用來旅遊。
延遲滿足對孩子來說是壹個非常好的幫助,是未來道德感產生的基礎。我們身體或情感的低級需要或欲望,使我們想去做什麽事,但我們可以用道德、理智去抑制我們的低級沖動。
當孩子看到別人有壓歲錢,自己也想要時,大人要肯定與接納他的想法。當孩子問“我可以有壓歲錢嗎”?——可以。“我可以花壓歲錢嗎”?——可以。對孩子的想法和行動我們要說“可以”,但在“可以”之前要加上父母的把關,甚至可以說:現在就可以用這個錢去買什麽東西。所以在“可以”之前總是加上我們成人的約束。“可以”不是無條件,而是有條件的。但“可以”是前提,這樣孩子就能感覺媽媽愛他,媽媽理解他。
通過壓歲錢,讓孩子學會記賬、服務別人
對於上小學的孩子,如果長輩給了孩子壓歲錢,父母可以把錢要回來,說“我先幫妳保管著”,然後讓他們學會做賬。也可以提前為孩子準備存錢罐,最好是下面沒漏的那種,下面不能打開,每當孩子收到錢時就放進去,等到某天需要用錢時就把罐子摔碎。
圖片
只要上了小學的孩子都可以采用記賬的方法,培養理財的意識,因為到小學的記憶力越來越強健了,有印象他得到過壓歲錢,這剛好是壹個機會讓他學習財務管理。例如,如果孩子想買什麽東西(需要經過父母許可,例如旅遊、買相機),可以自己付出努力去掙壹些錢,然後壓歲錢裏出壹部分,父母也可以出壹部分錢。這樣孩子通過付出也會感受到錢的價值和意義,他也會更珍惜用錢換回來的東西。
我覺得上了小學的孩子都可以這樣賺錢,賺錢不重要,主要是付出勞動,而且不是賺自己家人的錢,應該是為別人服務賺別人的錢,在自己家裏付出和勞動是應該的。甚至可以和別的媽媽商量,說我和我孩子做蛋糕,我們賣的時候妳捧捧場買兩個。然後錢依然由妳保管,孩子可以記賬,記住他今天賺了多少錢。
如果老人給了壓歲錢,也可以跟孩子壹起用這個錢買壹個老人需要的東西,再送給老人,可以更好地讓孩子感受到壓歲錢的價值和意義, 這樣有得到、有給予是壹個很好的方式。因為孩子不能給老人錢,但他可以和媽媽壹起選禮物。了解老人的願望、需求,相信老人也會很高興的。
送給孩子有體驗、有意義的禮物
除了長輩,平輩之間可以互相商量好,彼此之間不發壓歲錢,給來給去的都是自己的錢。或者妳提前告訴朋友,妳希望收到什麽樣的禮物,這樣就不用給壓歲錢。
圖片
每當談到禮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壹個東西,大家有沒有想過,禮物也可以是壹份經歷,壹個體驗,壹個吻,壹個擁抱或壹個陪伴。
對九歲前的孩子,較好的禮物是可以拿來做點事情的禮物,能夠通過禮物發揮孩子的力量。蠟筆可以畫畫,木塊可以打磨,零件可以組裝,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禮物,因為過節孩子會覺得無聊,孩子可以用禮物來填充時間,避免接觸電視之類不健康的東西。
大壹點的孩子,禮物可以是壹本書,他可以利用過年的時間閱讀。也可以是壹本筆記本,甚至帶把鎖,他可以記錄下自己的小秘密。
如果別人給妳的孩子送了妳不希望收到的禮物,那壹家人要提前商量好:如果收到這樣的禮物,我們就用壹個大大的籃子把它裝起來,有些妳不希望孩子現在用,如遊戲機,就放在籃子裏,等合適的時間再拿出來用。而不是完全讓孩子做主,變成失控的狀態,或者完全不給孩子,那樣會打擊到孩子,孩子會覺得:媽媽把屬於我的禮物拿走了。我們總是采取中間路線。
小結
總之,壓歲錢是壹個春節經常面臨的話題,但這也是壹個重要的傳統習俗,我們可以有策略地減少它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激發孩子想長大的願望、激發他學會記賬、規劃和使用錢。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的,抓住這個機會,把它往好的壹面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