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懂情重”這句話是出自哪裏?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懂情重”這句話是出自哪裏?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懂情重”這句話是出自胡適的《夢與詩》

《夢與詩》

都是平常經驗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湧到夢中來

變幻出多少新奇花樣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語

偶然碰著個詩人

變幻出多少新奇詩句

醉過才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

妳不能做我的詩

正如我不能做妳的夢

日有所思,才夜有所夢,而詩人總以為自己比別人看得更遠,所以才變幻出多少新奇的詩句。夢和詩是相對獨立的概念,也許在壹般人看來,找不出任何關聯,而在作者眼中,做詩和做夢卻是相通的:我做我的詩,妳做妳的夢,只有投身其中,才能體會到樂趣。詩和夢可以相互引用,卻不能取而代之。

《夢與詩》分三節,都用韻。第壹節寫“夢”的神奇的“變幻”能力,它可以將許多“平常”的“經驗”和“影像”進行任意的變形,從而產生出種種神奇的夢境。第二節與第壹節對舉,寫“詩人”仿佛擁有“夢”壹般神奇的能力,可以將許多平常的“情感”和“言語”“變幻”出美妙的詩句來。讀這節詩,筆者想到清人葉燮說的“可言之理,人人能言之,又安在詩人之言之;可徵之事,人人能述之,又安在詩人之述之!必有不可言之理,不可述之事,遇之於默會意象之表,而理與事無不燦然於前者也。”(葉燮《原詩》)所以詩人的工作就像做夢,帶有天然的幻想色彩,只有這樣才能化腐朽為神奇,言平常人、平常話所不可言之理與事。

詩的第三節最妙,不僅對上面的意思進壹步深化和進行形象化的概括,而且自身就以奇妙的詩句證明了詩人夢幻壹般神奇的語言能力:“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這兩句可與古人的“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句對讀。人世的壹切經驗,只有局中人方知其中味,真是如鴨飲水,冷暖自知。適之先生在這首詩的“自跋”中說:“這是我的‘詩的經驗主義’”,以反對壹些不尊重經驗,濫用語言的詩歌現象。人所***知,適之先生曾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的弟子,而實用主義與英國的經驗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首詩作為“詩的經驗主義”頗有今日大行其道的“元詩”的味道。所謂“元詩”即關於詩歌的詩,類於中國古代之“以詩論詩”。該詩討論夢與詩的關系,二者互為隱喻,顯然涉及到詩的本質問題,所以是壹首關於詩的詩。同時,從這首詩還可以看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漢語詩界高高飄揚的“個人化寫作”、“私人經驗”的旗幟原來並不是什麽不得了的新東西,適之先生早已“題詩在上頭”:“妳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妳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