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以日、月黃經差度數來計算的,分為八種(見下),其中主要是新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四種。
1.新月(初壹即“朔”)
如圖1中A位置,月球近地面沒有太陽光的反射,所以基本看不到月亮。新月是清晨月出,黃昏月落。
2.峨眉月(農歷初二到初七)
月亮繞地球公轉,到達圖1所示B位置,地球能看到被照亮的部分月面,它程鐮刀型,對著西邊的太陽。峨眉月是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故要在日落後壹段時間內才能在西邊的天空看到峨眉月。
3.上弦月(農歷初八即“程”)
如圖1中C位置,因為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成直角90度,此時觀測到月亮是西半邊亮。上弦月日中出月出,黃昏時出現在正南天空,假設觀察者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在子夜可觀察到月亮落入西方地平線。上半夜可見。
4.漸盈凸月(農歷初九到農歷十四)
如圖1中D位置,此時大半部月亮朝西亮,凸月日中後出現,黃昏後出現於東南部天空,黎明前從西方地平線落下,大半晚可見。
5.滿月(農歷十五即“望”、農歷十六即“既望”)
如圖1中E位置,此時太陽、月球位於地球兩側,由於白道面與黃道面有壹夾角(平均為5度z左右),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地球不能遮住太陽光,於是月亮亮面正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壹輪明月。滿月在傍晚太陽落山時的東方地平線升起,子夜地位於正南天空,清晨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整夜可見。
6.漸虧凸月(農歷十七到農歷二十三)
如圖1中F中位置,此時大半部月亮朝東亮。由於相對位置不同,漸虧凸月“虧”的是上面的壹小部分,與漸盈凸月相對。漸虧凸月是黃昏後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見。
7.下弦月(農歷二十三)
如圖1中G位置,日、地、月三者的相對位置再次成直角,此時看到的月亮是東邊亮。下弦月在子夜時升起,日出時懸於正南方天空,日中時從西方地平線落下,下半夜可見。
8.殘月(農歷二十四至農歷三十即“晦”)
如圖1中H位置,峨眉月亮面朝東。子夜後日出,黃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