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SS-N-12反艦導彈的技術特點

SS-N-12反艦導彈的技術特點

SS-N-12主要用於對敵航空母艦和其它大型作戰艦進行飽和式打擊,以彌補蘇聯在航空母艦數量上不足的缺點,它是光榮級巡洋艦最重要的對艦武器。

但是該彈有很多缺陷,首先該彈發動機屬於早期沖壓式噴氣發動機,需要外掛助推火箭。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作為前蘇聯第二代超音速反艦導彈,“玄武巖”雖然射程遠威力大,但該彈最大的缺陷是攻擊彈道呆板,尤其是攻艦末端不具備任何復雜的機動規避彈道模式,而且其巡航高度相對高,這造成“玄武巖”壹旦被對方發現容易遭到攔截。伴隨美國海軍“宙斯盾”系統的成熟以及F-14“雄貓”重型戰鬥機 AIM-54“不死鳥”重型遠程空-空導彈攔截組合的成軍,到上世紀80年代前期,美國海軍基本具備了攔截P-500/SS-N-12“玄武巖”重型遠程反艦導彈的能力。這使前蘇聯海軍感到很大威脅,最終促成舉世聞名的前蘇聯/俄羅斯海軍最著名的航母殺手P―700“花崗巖”/SS-N-19“海難”重型超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誕生。

火控系統

P-6/P-35導彈的發射速度主要受限於發射艦控制導引頭去導引目標所需的時間,其實發射器只需要10秒鐘就可完成下壹枚導彈的發射準備。同樣,在戰場上,多艘戰艦與潛艇同時問可搖控的導彈數量也有上限,而P-500導彈企圖在短時間內集火投射時,首先飽和的其實是蘇聯海軍自己的火控體系。

近年來,有人軍機的發展受到成本與需求問題而多有延遲,相反,無人機的市場急速成長。在各方強烈需要UAV快速投入戰場的同時,同樣遇到因無線電頻寬有限的問題。美國

波音公司為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開發的先進的UCAV計劃中,就引用了相當先進的觀念,讓戰機間彼此聯絡,如由僚機跟隨長機飛行,或是當1架發現目標時,由程序指揮另壹架遂行攻擊,如此壹來,地面操作人員只要跟1個“編隊”保持聯絡,就能發揮多架戰機的效能。令人驚異的是,40年前的蘇聯海軍,就擁有了這種“無人編隊攻擊”的能力。

P-500導彈最多可由8枚組成1個“編隊”,並指派其中l枚作為“長彈”。“長彈”會維持5000—7000米的高度飛行,並開啟雷達導引頭以搜尋目標,其它“僚彈”則關閉導引頭,維持低空30米的無線電靜默飛行,接收“長彈”傳送的資料。由於P-500型是蘇聯反艦導彈中首先使用數字電腦的導彈,因此“長彈”能指派壹半的“僚彈”鎖定航母方位,其它的則分別指派1個明顯的目標。如果飛行中途“長彈”故障或被擊落,其余編隊會自動指派下l枚導彈爬升接任“長彈”的位置,繼續引領整個編隊接近到終端彈道,再由各導彈導引頭接管末制導。這不但解決了蘇聯艦隊無線電搖控能量的限制,也更有效的解決了跨地平線導引的問題。P-6/P-35導彈雖利用飛行高度替母艦提供跨地平線視野,但導彈本身也暴露在對方遠程監視雷達的視野中。P-500的編隊戰術即使有l枚到多枚的長彈可能在飛行中途遭到探測並擊落,但其他導彈仍會保持低空高速以穿透防空網。

動力裝置

SS-N-12反艦導彈采用的沖壓噴氣發動機是壹種利用迎面氣流進入發動機後減速,使空氣提高靜壓的壹種空氣噴氣發動機。它通常由進氣道(又稱擴壓器)、燃燒室、推進噴管三部組成。沖壓發動機沒有壓氣機(也就不需要燃氣渦輪),所以又稱為不帶壓氣機的空氣噴氣發動機。

沖壓發動機的構造簡單、重量輕、推重比大、成本低。但因沒有壓氣機,不能在靜止的條件下起動,所以不宜作為普通飛機的動力裝置,而常與別的發動機配合使用,成為組合式動力裝置。如沖壓發動機與火箭發動機組合,沖壓發動機與渦噴發動機或渦扇發動機組合等。安裝組合式動力裝置的飛行器,在起飛時開動火箭發動機、渦噴或渦扇發動機,待飛行速度足夠使沖壓發動機正常工作的時,再使用沖壓發動機而關閉與之配合工作的發動機;在著陸階段,當飛行器的飛行速度降低至沖壓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時,又重新起動與之配合的發動機。如果沖壓發動機作為飛行器的動力裝置單獨使用時,則這種飛行器必須由其他飛行器攜帶至空中並具有壹定速度時,才能將沖壓發動機起動後投放。沖壓發動機或組合式沖壓發動機壹般用於導彈和超音速或亞音速靶機上。因此,SS-N-12反艦導彈需要在彈體上加掛兩具外掛固體火箭助推器。

由於采用沖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該型導彈具有射程遠,飛行速度快、抗幹擾強、戰鬥部威力大、命中率高、毀傷能力強等特點。與現役俄羅斯其他反艦導彈不同,“玄武巖”不是掠海攻擊模式而是采用先高空、後/低空最後俯沖攻擊的攻艦模式。導彈發射後會先爬升到巡航高度,最大巡航高度約13500米,制導系統獲取目標後,在距離目標約90千米處下降至300米以下低空飛行,最後以小角度俯沖攻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