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嘉正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令五女各持壹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元振欣然從命,遂牽壹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後果然隨夫貴達也。
譯文:
郭元振年青的時候,長得壹表人才,多才多藝,宰相張嘉貞想招他為婿。郭元振說:“我知道您家裏有五個女兒,但不清楚她們的容貌與品行。這件事不能倉促決定,還需要仔細考慮。”
張嘉貞說:“我的女兒各有各的美,就是不知道哪個與妳般配——因為妳的氣質奇妙美好,不是平常之人。所以,我想讓五個女兒各自拿著壹條絲線坐在幕後,妳在幕前隨心所欲的牽動其中的壹根,讓被牽動的那個女兒作妳的妻子。”郭元振高興地聽從了張嘉貞的建議,於是牽動了壹條紅色的絲線,得到了張嘉貞的第三個女兒——她非常美麗,後來果然隨著丈夫壹同顯貴起來。
擴展資料
郭元振早期事跡:
鹹亨四年(673年),年僅十八歲的郭元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通泉縣(今四川射洪)縣尉。在任內,郭元振常做些違法之事,甚至鑄造私錢、掠賣人口,百姓對他非常厭惡並深以為苦。至少到長壽二年(693年)為止,郭元振還在通泉縣任上。
後來,武周皇帝武則天得知此事,將郭元振召入京城,準備將他治罪,卻在與他交談之後,發現他才華橫溢,便索要他的文章。郭元振便把自己所作的《寶劍篇》呈上,武則天大加贊賞,讓學士李嶠等人進行傳閱,並任命他為右武衛鎧曹參軍,後又進封奉宸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