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栽培管理技術
管理目標:從播種到定植為育苗階段。在育苗階段所培育的幼苗應當健壯.花芽分化良好,沒有病蟲害。因此育苗期間要保證幼苗對於肥水需要,同時要控制住病蟲害。
1、優良品種
目前栽培西紅柿品種很多,由於湧現出的品種數量太多,還須壹段時間考察,才能確定主栽品種。
2、播種期
適宜播種期為7月下旬。由於年度之間的夏末秋初溫度不同,播種期每年可有所變化。溫度高的年份可適當晚播。溫度低的年份可適當早播。播種量為每畝2200粒左右。
3、播種及苗床管理
苗床土壤應當肥沃,用6份腐熟有機肥和4份田園土混勻作苗床土。因溫度高,應選擇下午播種。播種前澆底水,播種要均勻,蓋土厚度要壹致。
苗床溫度控制原則是看幼苗長相控制苗床溫度,尤其是苗床夜間溫度,壹般情況下要求幼苗每5天長1片幼葉。生長太快則應適當降低夜間溫度,生長太慢應適當提高夜間溫度。通過調解草苫等覆蓋物時間和多少來調節夜間溫度。
因育苗時間氣溫太高,對幼苗生長不利,應當低溫育苗,即盡量把溫度控制低些。大棚內溫度高且不容易控制,最好在大棚外用小棚育苗,溫度比較容易控制。
(二)病蟲害防治技術
苗期容易感染立枯病、枯萎病,害蟲有白粉虱、蚜蟲、薊馬等,應註意防治。
1、播種前用50--52℃熱水浸泡20分鐘,可殺死種子內外大部分病菌,然後再進行浸種催芽。
2、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加5-10克雷多米爾充分混勻後播種,蓋土也要經過同樣處理,可防治苗期大部分病害。
3、苗床要覆蓋防蟲網、遮陽網、薄膜、防高溫、雨澇和傳毒害蟲。
4、在苗期病害嚴重的地方,出苗後還要噴施壹次阿米西達1500倍液,可以防治苗期所有病害並可以明顯地促進幼苗生長健壯。
5、定植前噴壹遍雷多米爾600倍液預防疫黴性根腐病,並用阿克泰2500倍液在苗床上灌根,每平方米苗床灌3公斤藥液,對白粉虱防效長達15-20天。
6、工廠化育苗的幼苗質量好,病蟲害少。大力提倡使用育苗工廠培育的幼苗,但幼苗出廠前1-2天應如同苗床育苗壹樣,噴雷多米爾600倍液加阿克泰2500倍液,預防定植後的病蟲害。用阿克泰1300倍液灌根,每穴10毫升藥液防治定植後的白粉虱。
二、定植到坐果(10月上旬-12月中旬)
管理目標:既要使植株生長旺盛,又要防止植株徒長,確保花芽形成和坐果良好。11月份陰天多,對生長不利,應確保植株安全度過11月份。
(壹)栽培管理:
1、定植前大棚須高溫燜棚達到消毒目的。農事操作過程是澆水---燜棚---深翻地---平整土地---撒施糞肥---淺翻地。每個大棚應施用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6-8立方米。有機肥壹定經過腐熟發酵才能施用,在腐熟過程中可加入50公斤磷酸二氨,或者過磷酸鈣80公斤、硫酸鉀40公斤,***同堆積。定植前必須防治根線蟲。通常於定植前15天左右,按間距24-33厘米開15-20厘米深的溝,將線克(威百畝)稀釋藥液澆到溝中,隨即蓋土踏實。15天後耕翻起壟,經散發以後再播種。
2、起壟定植和平畦定植均可,平畦定植在中耕後培土成壟。定植時要帶完整土坨,同時要註意稀植,壹般要求行距90厘米,株距40-45厘米,或者大小行栽培,大行110厘米,小行70厘米,密度為每畝2200株。定植是按計劃的株行距開穴,每穴內放腐熟餅肥100-150克,與土混勻後,將苗坨置於穴內,使苗坨與壟面持平,穴內澆水,水滲後覆土。
3、定植時澆定植水,緩苗後澆緩苗水,連續三次中耕,耕深耕細耕透,最後壹遍中耕時結合中耕在植株附近施有機細肥,然後培土成壟,嚴密蓋地膜。緩苗後追肥,每畝追施尿素6-8公斤,揭開地膜距植株15-20厘米處埋施,濃度5厘米。第二次追肥時間是在第壹花序果實座住,果實似核桃大小,隨水沖施,每畝追尿素8-12公斤。
4、定植後草苫早揭晚蓋,盡量延長見光時間。隨著外界溫度逐漸降低,蓋苫時間逐漸提前。
5、白天適當放風,放風口大小和放風時間長短取決於夜間溫度,即放風不僅僅調解白天溫度,更主要是調節夜間溫度,夜間最低溫度在15--18℃之間為適宜溫度。
6、11月份盡量少澆水或者不澆水,陰天時防止澆水病害嚴重,不陰天時控制植株徒長,促進根系生長和坐果。使用激素保花保果。
7、久陰咋晴時早晨切勿猛揭草苫,防止倒苗,如果發生倒苗現象時及時回蓋草苫,然後逐漸揭開草苫。
(二)病蟲害防治
前期溫度高容易發生各種病害如根腐病(死棵)、早疫病、葉黴病等,個別大棚可能發生菌核病。11月份重點防治灰黴病。
1、通風口都要用防蚜網封嚴,防止傳毒昆蟲侵入。
2、要膜下澆水或者用滴灌方式澆水。
3、定植後5天左右用達克寧600倍液噴施壹遍,預防早疫病、斑枯病和葉黴病等。
4、隔15天左右噴灑金雷多米爾600倍加殺病毒藥劑,預防根腐病和病毒病,兼防治早疫病。噴藥重點為大棚南部。
5、葉黴病的防治用高效殺菌劑世高1500倍液連噴2-3次,同時對早疫病和炭疽病也有非常好的防效。
6、如果有白粉虱,噴灑阿克泰5000倍液加功夫2000倍液。
7、及時清除幼果上的殘存花瓣,預防灰黴病。
三、嚴寒期間的"高溫養果"管理
(壹)栽培管理措施
嚴寒期間正是結果期,也是創造經濟效益的最好時期。但由於外界溫度低,導致果實生長慢,而且低溫冷害嚴重,為提高大棚溫度,白天盡量提高棚內溫度,即使溫度超過35℃也不放風,這個管理措施稱之為高溫養果。
1、草苫早揭早蓋,早揭使大棚多進光,早蓋防止熱量散失過多,避免夜間溫度過低。
2、揭開草苫後擦試薄膜,增加薄膜透光率,使進入大棚內的光量增加。
3、高溫養果,白天壹般不放風或少放風,盡量提高大棚內溫度,多積蓄熱量,防止晚間溫度太低。
4、配合高溫養果措施,進行二氧化碳施肥。晴天上午9-12時為最好施肥時間。
5、進行植株整理和果實采收。
6、適當澆水,補充土壤水分,但澆水量要小。註意:陰天和陰天前不澆水:上午澆水下午不澆水;澆小水不澆大水。
(二)病蟲害防治:
由於溫度低,果實的不正常生長和植株不正常表現多是低溫所致,並非由病原菌導致病害發生,這種病害稱之為非侵染性病害。
常見的非侵染性病害有:使用激素太多形成的尖嘴果:溫度低弱光照形成的空洞果、多心室的菊花果、裂果、指形果;日照不足、低溫多濕、鉀元素不足等情況下容易發生筋腐果,分白筋腐和黑筋腐兩種類型,冬季大棚內常出現黑筋腐,即維管束變褐;低溫條件下還容易出現開窗果,即由果柄部到果頂部形成木栓化拉練狀長線,嚴重時開裂使胎座外露;鈣缺乏導致臍部黑腐的臍腐病;低溫弱光也是著色不良果形形成的原因之壹。黑筋病的原因很復雜,低溫弱光照的冬季栽培中容易出現這種病;土壤水分大,地下水位高,土壤中缺氧時容易發生黑筋腐;肥料太多,尤其氨態氮過多及鉀不足都容易導致黑筋腐病的發生。
解決辦法:提高大棚溫度和光照,改善西紅柿生長的環境條件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冬前將大棚修復好、草苫必須合乎質量要求、薄膜透光性能和無滴消霧性能好、草苫上面覆蓋薄膜、蓋草苫時須重疊覆蓋、大棚內設防寒幕等措施都能提高大棚的溫光性能;重施有機肥,適當施用化肥,註意化肥彼此間平衡;澆小水不澆大水,切忌大水漫灌等措施都有利於防止黑筋腐病發生。在管理上註意運用高溫養果的基本原則。
四、產階段管理(2月中旬-4月中旬)
立春以後日照時間逐漸延長,溫度逐漸升高,追肥澆水次數和數量增加增大,西紅柿進入高產時期,同時也是病害嚴重時期,防病奪高產是這壹階段管理主要目標。
(壹) 栽培管理
1、將草苫由早揭早蓋逐漸過度到早揭晚蓋,延長見光時間。
2、擦拭薄膜,揭開草苫後立即擦拭薄膜,提高薄膜透光率。
3、白天放風並逐漸過度到大放風,後期夜間也不關閉風口。控制夜間最低溫度降低到15--18℃之間。
4、加大追肥澆水措施,澆水間隔期逐漸縮短,肥水和清水交替使用,有機肥和化肥水交替施用,每次追化肥數量每棚在15公斤左右。
5、加強植株整理,勤疏老葉勤落秧,使群體通風透光好。
(二)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的基本原則。
1、生態防治,通過放風降低大棚內的濕度,尤其早晨低溫時期放風對於降低濕度有明顯效果,但須主要預防早晨冷空氣危害。提高澆水技術避免空氣濕度增高:陰天和陰天前不澆水;上午澆水下午不澆水;澆小水不澆大水;澆水當天和次日大放風。
2、適樂時700-1000倍液防治灰黴病、菌核病和早疫病。
3、阿米西達1500-2000倍液連續使用2-3次,防治所有真菌病害,並能極大提高產量和品質。
4、金雷多米爾600倍液防治晚疫病。
五、持續高產階段
4月中旬以後,由於放風口晝夜開放,大棚內濕度降低病害減輕,植株進入衰老期,增加追肥澆水措施,進行老枝更新,可持續高產。
容易出現的非侵染性病害有。網筋果果皮中的網狀維管束,透過果皮清晰可見,網筋果收獲後軟化快,嚴重時果實內部呈水浸狀,果實切開後漿狀物質容易流淌,味道變劣,保存時間短,有些網筋果果實轉色不良,仍呈綠色。
溫度高時,土壤水分不足,磷、鉀吸收量低,容易出現網筋果。所以在4月份以後主要降低大棚夜間溫度,並防止土壤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