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蔔生創作的戲劇作品。該戲劇是壹部典型的社會問題劇,主要圍繞過去被寵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覺醒展開,最後以娜拉的出走結束全劇。
《玩偶之家》戲劇,通過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為決裂的過程,探討了資產階級的婚姻問題,暴露了男權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沖突,進而向資產階級社會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戰,激勵人們尤其是婦女為掙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為爭取自由平等而鬥爭。
內容簡介
《玩偶之家》是壹部三幕戲劇。故事講述了女主人公娜拉為給丈夫海爾茂治病,瞞著丈夫偽造簽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錢,無意犯了偽造字據罪。多年後,海爾茂升職經理,開除了柯洛克斯泰,後者拿字據要挾娜拉,海爾茂知情後勃然大怒,罵娜拉是“壞東西”、“罪犯”、“下賤女人”。
說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毀了,而當危機解除後,又立刻恢復了對妻子的甜言蜜語,娜拉認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從屬於丈夫的地位,當她丈夫的自私、虛偽的醜惡靈魂暴露無疑的時候,最終斷然出走。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挪威長期受到外國的奴役和控制。從14世紀到19世紀初,挪威壹直是丹麥的附屬國,經歷了400年的黑暗;1814年,擺脫丹麥統治後,又被迫跟瑞典合並,直到1905年才宣告獨立。挪威國家地處歐洲邊陲,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加之自然條件較差,遍布冰川和山谷,因而經濟發展比較遲緩,資本主義出現較晚。
另壹方面,挪威從來沒有農奴制度,農民壹直有人身的自由權。幾百年來,構成了挪威社會主體力量的是自然狀態的小農和中小資產階級。“挪威的小資產者是自由農民之子”,他們受封建的壓迫和大工業的沖擊較少,眼界雖然狹小,但“還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獨立的精神”。挪威社會的這種歷史和階級狀況,為易蔔生的資產階級個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觀條件。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工業革命進入了壹個新的發展時期,即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企業的規模進壹步擴大。“婦女解放的第壹個先決條件,就是壹切女性重新回到公***的勞動中去。”
易蔔生的創作生涯,是在1848年歐洲各地風起雲湧的革命浪潮影響下開始的。作者經歷了家庭破產,同時他在藥店學徒受人歧視。作者表示:當時世界為革命思想所激蕩,他跟那個小社會,處於公開的戰爭狀態。
他為營救壹個受迫害的作家,參加過請願遊行,協助社會主義者,做過革命宣傳工作,從而使其創作,壹開始就同民主運動有著內在的聯系。易蔔生創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婦女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易蔔生先後結識了兩位女權運動活動家——卡米拉·科萊特和奧斯塔·漢斯泰。
前者激發了他寫《玩偶之家》這個劇本的熱情,如1889年,他給女權運動活動家的信中所說:“您開始通過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種形式進入‘我’的作品。”隨後,他們發動的強大女權運動,給易蔔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來支持婦女解放運動。
獨特的政治、經濟、歷史條件,決定了“在這個世界裏,人們還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創的獨立的精神”,“他們比起墮落的德國小市民來,是真正的人”。易蔔生誕生、成長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中,他的身邊還活動著壹些“真正的人”。
即使作者後來僑居西歐,不難想象他的內心深處仍保有對“真正的人”的美好回憶。這就使他有可能在早中期作品中,壹方面,對資本主義人性喪失的現實進行無情地批判,呼喚真正的人的復歸;另壹方面,又塑造具有人的尊嚴、道德、情感和期盼以及精神尚未枯萎的正面人物。《玩偶之家》戲劇,是根據作者的朋友勞拉的壹段真實遭遇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