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的用處:
1.人工信息聚合方式對搜索引擎的補充
對於那些基於信息搜索的需求而找到貼吧的人來說,獲得某個主題的信息往往是他們的壹個基本目標。但搜索引擎目前還難以高質量地滿足這方面的需求。貼吧可以使人們從機器的搜索過渡到人工的信息整合中。擁有不同資源的人們,在這裏實現信息的分享,而且信息需求與供給關系更明確,這樣獲得的信息針對性往往更強。貼吧成為對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的壹個有益補充。
2.***同興趣愛好者的快捷聚集
盡管網上有難以數計的由興趣愛好者組成的社區,但是,如何找到它們卻並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找到壹個有代表性的社區更是困難。百度貼吧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它利用自己在搜索引擎領域的知名度與地位,為各種興趣愛好者的聚集提供了壹個最便捷的方式。只要知道百度,就可以通過關鍵字找到同道者。而百度的知名度也有助於使某壹個關鍵字的貼吧成為壹個具有代表性的貼吧。
3.封閉式交流話題帶來的深度互動
與很多社區不同的是,貼吧創造的社區往往是壹個話題非常封閉的社區。某壹個明星、某壹部影視作品甚至某壹個歌曲。雖然理論上這些社區也可以有更開放的討論主題,但是多數貼吧的成員更願意圍繞壹個封閉的主題來展開交流,這就促進了互動的深度的不斷挖掘。
4.“粉絲文化”的催化劑
百度貼吧的迅速走紅,是與“粉絲”及“粉絲文化”的流行緊密相關的。在“粉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百度貼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粉絲”來自英文“Fans”,意為“迷”,在中國,主要指某個明星(或平民偶像)的崇拜者。“粉絲”現象是隨著湖南電視臺的“超級女聲”及其他電視選秀節目的影響力日增而不斷發展起來的。
有人認為,粉絲文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是粉絲群體的團隊精神。其次是粉絲們那種喜歡就勇敢表達出來並鮮明支持的率真精神。第三是粉絲積極主動、甘於付出的奉獻精神。這種奉獻和付出,不只是表現在感情上,還有金錢和時間精力上。第四是粉絲與喜愛對象患難與***的忠誠精神。第五是粉絲面對壓力和困難敢於挑戰和奮爭的“PK精神”。
盡管上述觀點只是肯定了“粉絲文化”的正面意義而忽略了它的壹些消極影響,但是,它的確也揭示出了“粉絲”們壹些特點,以及粉絲文化廣泛漫延的原因。
從總體來看,近年來的粉絲文化與以前的“追星族”的壹個重要區別,就是它的團隊特點。粉絲們不再是離散的追星個體,而是壹個有組織的團隊。粉絲對於其追捧的明星的支持力度,往往取決於粉絲團隊的規模、組織的嚴密程度,以及活動的方式與效果等。
由分散的“粉絲”到“粉絲”群體,再發展出“粉絲文化”,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網絡。
這首先是因為貼吧這樣的社區為粉絲的聚集提供了壹個快速、定向性強的渠道。粉絲很容易找到與他興趣相同的“粉絲”,在貼吧,這些人互稱為“親”。這個詞也形象地反映出粉絲間的親密關系。
網絡的特點,也容易吸引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階層的粉絲,壯大粉絲隊伍。
粉絲間相互分享所追捧的明星的信息,是粉絲間交流的壹種重要方式,貼吧恰好為此提供了壹個主要的渠道。從文字、圖片到音頻、視頻,網絡信息傳輸技術的發展,也日益擴展了粉絲間信息交換的種類,增強了信息交換的頻率。
貼吧提供的關於某個明星的信息的集中度,也往往是其他地方不能比擬的。而且粉絲們發布的更多是有利於塑造明星正面形象的信息,即使是負面信息,他們也往往會做出正面解讀,或者用自己的方式為明星“據理力爭”。雖然在貼吧也會出現很多與粉絲的價值取向不壹致的信息,但是“選擇性註意”、“選擇性理解”與“選擇性記憶”等心理,會使粉絲們忽略那些信息的存在。而吧主也會通過刪貼的方式,來減少不利信息的存在。集中的正面信息對於激勵粉絲們的專壹追求和狂熱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貼吧中的匿名交流,使那些原來在現實空間中不敢表露自己崇拜想法的人,有可能完全敞開心扉,粉絲間也會形成相互鼓勵、相互激發的效應,使更多的人堅定自己的追求。
粉絲對明星的崇拜,往往也是他們自我追求的壹種投射,是借明星實現自我認同的壹種方式。貼吧中的互動,可以使更多人確認自我追求的價值,產生更強的追求動力。
個體追求之間的互動,也會醞釀出粉絲群體的***同追求,和這個群體特有的文化特征,反過來群體文化又進壹步引導著粉絲個體的行為。
貼吧所造就的群體氛圍,也有可能激發群體性的非理性情緒。應該看到,粉絲文化中產生的壹些消極現象,與網吧中傳播的環境及特點也是相關的。
在百度貼吧,同時存在著很多個粉絲團體,也常常出現多個貼吧之間的相互鏈接關系。這也是貼吧與其他獨立存在的某些明星的“官網”不同的地方。粉絲團體間的相互競爭甚至鬥爭,也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粉絲團體的走向。
在組織粉絲團體活動方面,貼吧無疑也是壹個重要的平臺。
可以說,貼吧提供的交流環境,為粉絲群體的形成以及相應的群體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壹個基本的平臺。而粉絲文化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
雖然現在也有諸如“粉絲網”這樣的專門網站出現,但是,百度貼吧已經積累的人氣、更強的網民自主性,和相對簡潔的界面,仍然使它在粉絲文化的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5.文化研究的新途徑
英國的研究者戴維·岡特利特在他主編的《網絡研究——數字化時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壹書中認為,互聯網提供了壹種新的“搖椅”式的研究方法。他在研究了壹個關於電影的網站(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後指出,那些觀眾的評論雖然“並不能代表壹個完整的電影觀眾群。但是,這些觀點比那些由電影研究專家們寫的單壹的、主觀的、通常還是晦澀難懂的‘解讀’性文字要好。事實上這些樣本與多數定量研究中使用的樣本壹樣具有價值(也很奇特),人們所提供的數據就是他們就電影自發地發表的感想,也是他們想要寫的話”。
以上這種觀點,應用在貼吧上,也許是非常適合的。
由於貼吧話題的封閉性特點,網民的深度互動實際上為文化產品、文化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壹種非常直接的渠道。
例如,對於影視劇的創作者來說,貼吧中豐富的來自觀眾的“現身說法”,真實而生動而地展示了觀眾對於作品的解讀方式及其動因。雖然這些觀眾未必總是能代表全體觀眾,但是他們的體會仍然能在壹定程度上反映影視作品在接受哪壹端所起的作用。觀眾喜歡什麽樣的角色,喜歡什麽樣的情節以及細節處理,喜歡什麽樣的題材,如此等等,常常都可以在貼吧中找到答案。貼吧不僅為了解作品的傳播效果提供了壹種反饋渠道,更是為未來的創作提供了壹種有益的啟發。在過去很少能有這樣的渠道如此充分地讓人研究那些觀眾喜歡以及不喜歡的元素,以及背後的原因。這不僅將使創作者個體受益,對於影視生產企業來說,也是壹種不可多得的資源。而對於文化研究者來說,研究大眾文化對於受眾的深層影響,貼吧這樣的平臺也將顯得越來越重要。
雖然岡特利特稱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研究是壹種“搖椅式”的方法,但是,也許在某種意義上,網絡也許提供了壹種新的“田野調查”的“田野”,在類似“貼吧”這樣的網絡空間裏,人們發表的最直接、真實的內心告白,也是人們現實生活與活動的壹部分,作為壹種越來越與現實生活交融的生活空間,網絡同樣能提供非常真切而鮮活的研究材料。它也是實證研究的場所。貼吧這樣的社區更是具有典型的研究價值。
知道的用處:
和大家習慣使用的搜索服務有所不同,“百度知道”並非是直接查詢那些已經存在於互聯網上的內容,而是用戶自己根據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通過積分獎勵機制發動其他用戶,來創造該問題的答案。 同時,這些問題的答案又會進壹步作為搜索結果,提供給其他有類似疑問的用戶,達到分享知識的效果。
百度知道的最大特點,就在於和搜索引擎的完美結合,讓用戶所擁有的隱性知識轉化成顯性知識,用戶既是百度知道內容的使用者,同時又是百度知道的創造者,在這裏累積的知識數據可以反映到搜索結果中。通過用戶和搜索引擎的相互作用,實現搜索引擎的社區化。
百度知道也可以看作是對搜索引擎功能的壹種補充,讓用戶頭腦中的隱性知識變成顯性知識,通過對回答的沈澱和組織形成新的信息庫,其中信息可被用戶進壹步檢索和利用。這意味著,用戶既是搜索引擎的使用者,同時也是創造者。百度知道可以說是對過分依靠技術的搜索引擎的壹種人性化完善。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