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是否因為居住環境的雜亂無章,每次回家都感到心煩意亂。
掏光積蓄、背負貸款終成業主,以為就此可以住在家居雜誌般高顏值的家裏。
然而現實卻是,雜物成了家裏的主人。
讀過整理書籍、看過收納視頻,自己動手收拾,卻依舊會經歷“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的窘境。
為什麽無論怎麽收拾,家裏都是亂亂亂?
到底,該如何“拯救”自己的家呢?
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中,我會為妳分享“壹次整理永不復亂”的“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擺脫物品混亂無序的家,從此過上理想生活。
愛因斯坦曾說: “提出壹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壹個問題更為重要。”
花5分鐘閱讀今天的文章,妳會了解:導致家中混亂,以及越收拾越亂的根本原因!
市面上整理收納的書籍很多。最吸引我的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
這本書的作者近藤麻理惠,與奧巴馬和普京壹起,被評選為“2015年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書中提到的整理收納理念與方法,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生活,其中也包括我。
在這本書中,作者對於“整理魔法”的定義是:
“壹個人,無論是誰,只要體驗過壹次完美無缺的整理,就會體會到心動般的感覺。
而且,還會實際感受到“整理之後”的人生所產生的戲劇性變化。
如此壹來,就不會再次回到原來雜亂狀態的情況。”
通過實踐,我實現了書中的“整理魔法”:
壹個永不復亂的家
物品取舍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喜好與需求
轉變觀念,活在怦然心動的生活中
整理收納已經不僅僅是扔東西和做家務
而是發展成了壹門系統的學科
有指導的理念,也有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並且涉及心理學、家裝設計、
色彩形象、美學等學科的知識
在進行整理之前,妳需要先了解,是哪些因素造成了家的現狀。發現問題後,才能制定出“永不復亂”的整理收納方案。
01 永遠的煩惱No1
在《小家越住越大1》中,作者經過10年調研,得出的結果是:
“居住煩惱No1”,家裏東西太多了,永遠都放不下!
人、空間和物品三者之間,陷入死循環:
物質極度豐盛的時代,每天購物是普遍現象
家中不喜歡、不需要、重復的物品越來越多
與此同時,高昂的房價,使得居住空間有限
02 日常生活習慣
物品到家之後,就展開了壹段“流浪旅程”:
東西拿回家後,不設置固定的收納位置
用完之後,隨手放在使用的地方
茶幾,堆滿雜物和零食;沙發,堆放衣服
日常整理時,把看得見的東西全部塞回櫃子、抽屜裏,眼不見為凈
沒有“家”的物品,尋找它們,成了生活中最讓人頭疼的事情之壹
東西只進不出,就會堆滿家裏的每個角落
03 日常收拾習慣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介紹了“怎麽也收拾不好”的四個習慣:
每天整理壹點點
整理的進度,趕不上弄亂的速度
壹點壹點的整理,壹輩子都整理不完
按場所整理
永遠也不知道家裏有多少重復的物品
按照“物品類型”整理,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擅長收納
等於喜歡囤積物品
收納不喜歡和不需要的東西,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
不追求完美
整理收納需要改變舊的思維模式
體驗“完美整理”之後,環境轉變帶來的視覺沖擊,思維才會獲得改變
04 空間設計與規劃不合理
更糟糕的是,每個人的家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設計不合理的空間。
下圖的褲架,使用後會發現,拿取褲子十分不方便。同時,也非常浪費空間。
收納6條褲子的空間,折疊後至少能收納20條。
良好的空間規劃,是維持環境整潔的關鍵因素之壹。
空間規劃,就是沿著家中的生活動線,進行物品收納。
動線,是指人在家中活動的路線。好的動線設計,體現了對人的關懷。確保物品在使用的地方拿到,用完後能輕松放回。
把襪子收納在玄關,冬天就需要光著腳走出房間穿襪子。這樣的規劃,顯然不是好的動線設計。
人、空間和物品三者的死循環
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
不恰當的收拾習慣
空間設計、規劃不合理
都是導致家中混亂的根本原因
做完壹次徹底的整理收納,妳能夠節省找東西的時間,節省重復購物的金錢,並收獲寬裕、整潔的居住空間。
整理收納,不是等有了時間、換了新房子、搬了家之後,才要做的事。而是,此刻就該行動起來的事情。
妳所處的環境,決定著妳每壹刻的生活品質。 而生活往往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經歷的這壹刻。
下篇文章預告: “壹次整理永不復亂” 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