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擁有科幻的外形,車體(擁有269mm前裝甲,側面也有182mm)被壹圈薄的橢圓形裝甲包裹起來,這既能讓它對抗HEAT(空心裝藥破甲彈,),使其爆炸後產生的金屬射流無法有效穿透整個裝甲因而對乘員造成傷害,又能使其在受到核爆產生的沖擊波的時候,不至於發生側翻。因為渾圓的如同飛碟的低重心車體能有效切割沖擊波,使其無法在車體上獲得有效的施力面積。車體內部還設計了很多夾層,填充防輻射物質可以有效將貫穿力極強的快中子轉化為慢中子。橢圓形防盾是由許多弧形呈梯狀的結構的厚度與傾斜度不等的鑄鋼所構成的,整個車體都有這種形狀的裝甲。
279的炮塔也被設計成了龜殼型炮塔(炮塔正面裝甲厚305mm),裝備有70°大傾角的抗HEAT防護板,加上炮塔圈座處也加強了防護,壹般的武器很難擊穿這種坦克。
279裝備壹門130mm的60倍口徑M-65型主炮(使用APDS能達到1000米/秒的初速),搭配壹挺14.5mm KPVT同軸重機槍,由"Groza"穩定器控制。主炮同時還配有半自動裝填裝置,光學/雷達測距火控系統,自動導航系統(該系統能在目標出現在視野範圍內但是不在瞄準方位時修正主炮進入瞄準射擊方位)以及L2紅外夜視系統。坦克懸掛裝置十分先進,或許是蘇聯有史以來最豪華最先進的懸掛架。當其他裝甲兵還在忍受T-55那扭力桿造成的巨大顛簸的時候,279已經使用上了混合液壓調節的油氣懸掛,配合三速行星齒輪變速箱和蝸桿式履帶調節裝置,蘇聯走在了世界前列。要說這種裝置有多先進?日本陸上自衛隊74式坦克以及瑞典陸軍Stridsvagn 103坦克的懸掛系統也是相同的概念,壹方面可以有效增強坦克的越野或者跨越障礙能力,同時可以透過液壓調節車身高低以增加主炮的俯仰角,提升相當大的戰術價值。 279還裝備了NBC(核生化防護)、自動滅火系統,煙霧彈發射器,甚至是車內恒溫調節系統。即便是核爆也不壹定能摧毀它,因為只要不被直接氣化或者熔掉,光靠沖擊波是拿它沒辦法的。
279的對地壓力不可思議地保持在了0.6 kgf/cm?0?5(每平方厘米0.6公斤)以下,如何理解呢?就如同壹頭大象踩過枯枝但是妳卻聽不見樹枝斷裂的聲音。這要歸功於其4履帶的結構,這個記錄現在依然是世界紀錄,目前沒有任何履帶式車輛能打破。這使得279的越野能力首屈壹指,即便現代的很多坦克都望塵莫及,它能在沼澤地區,松軟的沙地上行駛而不會陷下去,甚至是布滿了樹樁和反坦克障礙物的地區也能如履平地般地碾過去,就連最優秀的反坦克障礙物——有“龍牙樁”之稱的Czech hedgehog(我實在不知道這個應該怎麽翻譯,字面意思翻譯過來是“捷克刺猬”……囧rz)都不能阻擋它前進的腳步。強大的2DG-8M 16缸引擎能提供1000馬力的動力,能使60噸的279依然能保證55km/h的時速,壹次加滿油能行駛300公裏。 279的缺陷很明顯,如此復雜昂貴的坦克是提倡快速廉價消耗品的蘇軍承受不起的,高科技懸掛架帶來的後果是內側的行走裝置維修十分困難,乘員上下車也不方便,車內空間狹小,載彈量少,僅能裝24發炮彈和300發機槍子彈,不利於長久的戰鬥。雖然1957年制成樣車,並且通過了審查,但是依然沒有投產。如今,世上僅存的這輛279“外星坦克”靜靜地躺在了距莫斯科50公裏的庫賓卡戰車博物館。 (以上是我從維基以及壹些外國網站翻譯並整理的,百度百科也是從維基直接翻譯的,不過翻譯得很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