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節能評估報告編制指南的指南內容

節能評估報告編制指南的指南內容

壹、指南概述

根據《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能評辦法》),本指南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工作(以下簡稱“節能評估工作”)的評估原則、評估方法、評估程序以及評估結論的形成和評估文件的編制等進行了說明,為節能評估工作提供參考。

二、術語

節能評估,是指根據節能法規、標準,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評估,並編制節能評估報告書、節能評估報告表或填寫節能登記表的行為。

生產系統,是指生產產品所確定的生產工藝過程、裝置和設備組成的完整體系。

輔助生產系統和附屬生產系統,也稱輔助生產系統,是指為生產系統服務的過程、設施和設備,其中包括供電、機修、供水、供氣、供熱、制冷、儀修、照明、庫房和原料場地以及安全、環保等裝置及設施。

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即產品單位產量綜合能耗,是指統計報告期內,用能單位生產某種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的綜合能耗與同期該合格產品產量(工作量、服務量)的比值。

單位產值綜合能耗,是指統計報告期內,綜合能耗與期內用能總產值或工業增加值的比值。工業或交通項目可采用工業增加值。

單位產品可比能耗,即產品單位產量可比綜合能耗,是指為在同行業中實現相同最終產品能耗可比,對影響產品能耗的各種因素加以修正所計算出來的產品單位產量綜合能耗。

工序能耗,是指統計報告期內,某壹生產環節(工序)的綜合能耗或單位產品綜合能耗。

能量平衡,是指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為對象,分析輸入的全部能量與輸出的全部能量在數量上的平衡關系,包括對項目能源在購入存儲、加工轉換、輸送分配、終端使用各環節與回收利用和外供各能源流的數量關系,定量分析項目用能情況。

能源利用效率,是指項目能源利用過程中有效利用的部分與輸入能源量的比值。

三、評估原則

節能評估工作的開展應遵循以下原則:

真實性原則。節能評估機構應當對所依據資料、文件和數據的真實性做出分析和判斷,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項目用能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性。

科學性原則。節能評估機構應當嚴格按照評估目的、評估程序,從項目實際出發,對項目相關數據、文件、資料等進行研究、計算和分析,得出科學、正確和公正的評估結論。

可行性原則。節能評估機構在評估過程中,應當根據項目特點,依據適宜的法規、政策、標準、規範,采取合理可行的評估方法,以保證項目節能評估能夠順利完成。

獨立性原則。節能評估機構應當立足自身評估技術知識和水平,客觀、公正進行獨立評估。

四、評估程序

項目建設單位應根據項目建成投產後的年能源消費量,按照《能評辦法》節能評估分類標準,確定需要編制節能評估文件還是進行節能登記。如需編制節能評估文件,建設單位應委托有能力的機構進行編制;如需進行節能登記,建設單位可自行填寫節能登記表報送備案。節能評估機構接到項目節能評估文件編制任務後,可按照以下工作程序完成相關任務。

節能評估工作程序主要包括:前期準備、選擇評估方法、項目節能評估、形成評估結論、編制節能評估文件。

五、前期準備

(壹)確定評估依據

備齊與節能評估有關的資料、工具。收集國內外相關法律、法規、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產業政策,相關標準及規範,節能技術、產品推薦目錄,國家明令淘汰的用能產品、設備、生產工藝等目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土地預審意見等相關前期批復意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申請報告等工程資料和技術合同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確定項目節能評估依據。

(二)收集項目相關資料

充分收集項目的基本情況及用能方面的相關資料,主要包括:

1.建設單位基本情況,如建設單位名稱、性質、地址、郵編、法人代表、項目聯系人及聯系方式,企業運營總體情況等。

2.項目基本情況,如項目名稱、建設地點(包括位於或接近的主要交通線)、項目性質、建設規模及內容、項目工藝方案、總平面布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項目進度計劃,改、擴建項目原項目的基本情況等。

3.項目用能概況,如項目主要供、用能系統與設備的初步選擇,能源消耗種類、數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況,改、擴建項目原項目用能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等。

4.項目所在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征,如年平均氣溫(最冷月和最熱月),制冷度日數,取暖度日數,極端氣溫與月平均氣溫,日照情況等。

5.項目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概況,如經濟發展現狀、節能目標、能源供應和消費現狀、重點耗能企業分布及其能源供應消費特點、交通運輸概況等。

當現有資料無法完整準確反映項目概況時,可進行現場調查和測試。現狀調查中,對與節能評估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如能源供應、消費、加工轉換和運輸等),收集信息應全面詳細,並盡可能提供定量數據和圖片。如需采用類比工程法,也應全面獲取類比工程相關信息。

六、選擇評估方法

通用的主要評估方法包括標準對照法、類比分析法、專家判斷法等,可根據項目特點選擇使用壹種或多種方法。

標準對照法:是指通過對照相關節能法律法規、政策、技術標準和規範,對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評估。評估要點主要有:項目建設方案與節能規劃、相關行業準入條件進行對比;項目平面布局、生產工藝、用能工藝等建設方案與相關節能設計標準進行對比;主要用能設備與能效標準進行對比;項目總體能效水平與能耗限額標準進行對比等。

類比分析法:是指通過與具備同行業先進節能水平的既有項目進行對比,分析判斷所評估項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在缺乏相關標準規範的情況下,可采用此方法。類比分析法應判斷所參考的類比工程能效水平是否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評估要點與標準對照法類似。

專家判斷法:是指利用專家經驗、知識和技能,對項目能源利用是否科學合理進行分析判斷的方法。在沒有相關標準和類比工程的情況下,可采用此方法。采用專家判斷法,前期應從生產工藝、用能工藝、用能設備等方面,對項目的能源使用做出全面分析和計算。使用專家判斷法時,專家組成員的意見應作為結論附件。

七、項目節能評估

項目節能評估包括能源供應情況評估、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項目能源消費和能效水平評估、節能措施評估等工作,其目的是對項目的用能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作為評估結論的重要依據。

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等技術文件中記載的資料、數據等能夠滿足節能評估的需要和精度要求時,應通過復核校對後引用。對於能源消耗量、能源利用效率、節能效益等可定量表述的內容,應通過分析計算給出定量結果。

如屬改擴建工程,應分析原有主要生產工藝、用能工藝、主要耗能設備的用能情況及存在問題,以及項目實施後對原用能情況的改善作用。

(壹)能源供應及消費總體評估

1.能源供應保障情況評估

評估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所在地能源供應總量及構成;項目能源供應條件及落實情況,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風險分析。

2.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的影響評估

a)項目能源消費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預測

根據當地節能目標、能源消費和供應水平預測(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GDP)能耗或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國民經濟發展預測(GDP增速預測值)等,計算出當地能源消費增量預測限額。將該項目能源消費量與當地能源消費增量預測限額進行對比,分析判斷項目新增能源消費對當地能源消費增量的影響。

b)項目能源消費對當地完成節能目標的影響預測

重點分析該項目能源消費量、單位產值(增加值)能耗、單位產品(產量)能耗等指標對當地節能目標的影響。

(二)項目建設方案節能評估

1.項目選址、總平面布置節能評估

a)分析項目選址是否符合行業及當地總體規劃,並分析項目選址對項目所需能源供給和消費的影響;

b)分析項目總平面布置對廠區內能源輸送、儲藏、分配、消費等環節的影響,結合節能設計標準,判斷平面布置是否有利於方便作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工序和產品單耗。

2.項目工藝流程、技術方案節能評估

a)明確項目工藝流程和技術方案;

b)從生產規模、生產模式、生產工序、主要生產設備選型等方面,分析評價工藝方案是否有利於提高能效,是否符合節能設計標準相關規定;

c) 將生產工藝方案與當前先進方案進行比較,對比分析在節能方面存在的差異,提出完善生產工藝方案的建議。

3.項目用能工藝節能評估

a)明確項目主要用能工藝和工序;

b)分析和計算用能工藝和工序的能耗指標,能耗指標可采用工序能耗、產品單耗、能源利用效率等;

c)采用標準對照、類比分析等方法,發現存在問題,提出完善建議,判斷用能方案是否科學合理。

4.主要耗能設備節能評估

a) 明確項目涉及的主要耗能設備型號、參數及數量;

b) 通過分析、計算、測試等,確定主要耗能設備的能耗指標,分析評價其能效水平;

c) 采用標準對照、類比分析等方法,發現存在問題,提出完善建議;

d) 判斷項目是否采用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用能產品和設備。

5.輔助生產和附屬生產設施節能評估,方法同上。

(三) 項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評估

1. 根據項目工程資料數據,按照《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 2589)等標準,分能源消費品種、按用能工序、生產工序等各環節計算能源消費量及項目總能耗量(明確計算方法、計算過程、數據來源等);

2.分析評估項目能源消費種類、來源及消費量,特別是能源消費品種對能效的影響;

3.參照《企業能量平衡通則》(GB/T 3484),編制項目能量平衡表和能源網絡圖,分析項目能源購入貯存、加工轉換、輸送分配、最終使用的情況,發現節能薄弱環節和節能重點環節,評價能源利用效率;

4.計算分析項目能效指標,采用標準比照法、類比分析法等方法進行能效水平分析評估。指標主要包括單位產品(增加值)綜合能耗、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藝)單耗,單位建築面積分品種實物能耗和綜合能耗(如需要),單位投資能耗(如需要)等。

(四)節能措施評估

節能措施評估要點主要包括節能技術措施評估、節能管理措施評估、單項節能工程評估、節能措施效果評估、節能措施經濟性評估等。

1.節能技術措施評估

a) 根據項目用能方案,綜述生產工藝、動力、建築、給排水、暖通與空調、照明、控制、電氣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包括: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應用;能源的回收利用,如余熱、余壓、可燃氣體回收利用;資源綜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b) 分析節能技術措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節能管理措施評估

a) 按照《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工業企業能源管理導則》(GB/T15587)等標準的要求,綜述並評價項目的節能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節能管理機構和人員的設置情況;

b) 按照《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與管理通則》(GB 17167)等標準要求,綜述並評價項目能源計量制度建設情況,包括能源統計及監測、計量器具配備、專業人員配置等情況。

3.單項節能工程評估

a) 分析評估單項節能工程的工藝流程、設備選型、單項節能量計算方法、單位節能量投資、投資估算及投資回收期等;

b) 分析單項節能工程的技術指標及可行性。

4.節能措施效果評估

a) 分析計算主要節能措施的節能量;

b) 評價項目能效水平。單位產品(建築面積)能耗、主要工序能耗、單位投資能耗等指標國際國內對比分析,設計指標是否達到同行業國內先進水平或國際先進水平。

5.節能措施經濟性評估

a) 計算節能技術措施成本及經濟效益,評估節能技術措施的經濟可行性;

b) 計算節能管理措施成本及經濟效益,評估節能管理措施的經濟可行性。

八、形成評估結論

評估結論壹般應包括下列內容:

(壹)項目能源消費總量及結構;

(二)項目是否符合國家、地方及行業的節能標準規範;

(三)項目有無采用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後工藝及設備;

(四)項目能效指標水平;

(五)項目對當地能源消費及節能目標完成情況的影響;

(六)項目采取的節能措施及效果評價;

(七)主要問題及補充建議。

九、編制評估文件

按照《能評辦法》要求,根據項目類別,編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報告書》(簡稱“節能評估報告書”)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報告表》(簡稱“節能評估報告表”),或填寫《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登記表》(簡稱“節能登記表”),節能評估具體分類詳見下表。 10 年綜合消費量 能源類型 標準煤 電力 石油 天然氣  單位 噸 萬千瓦時 噸 萬立方米 能評文件

類型 節能評估

報告書 E≥3000 E≥500 E≥1000 E≥100  節能評估報告表 1000≤E<3000 200≤E<500 500≤E<1000 50≤E<100 節能登記表 E<1000 E<200 E<500 E<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