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五葷:佛教忌食的五種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龜。泛指飲食的禁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九回:“師父,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師父,我開了齋罷。”
道教有三穢,分別是:天穢鴿子,地穢牛,人穢狗。 這三種肉,是絕對不能吃的!
另外,還要求不吃龜、蛇、狐貍的肉。
額外補充
各種角度之五葷三厭
口不說非禮之言,戒食五葷三厭;身不做非禮之事,心平氣和;心不想非禮之物,內外潔凈,方可謂之清口。簡言之,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食,心口身合壹,各項俱足,才是真正的清口。
蓋五葷、三厭、煙酒之類,均是昏性之物:五葷(蔥、蒜、韭、薤、興蕖)乃天地不正之氣所生,食之易傷五臟元氣(蔥傷腎、韭傷肝、薤傷脾、蒜傷心、興蕖傷肺),故修道者不食;厭者,食久而生厭也。三厭(天厭飛禽、地厭走獸、水厭水族)乃橫行之物,食之易傷三寶原靈,更暗損陰德,故修道者亦不食之;酒是亂性之根源;煙亦耗元氣,損傷元靈。因此修道人應當戒除五葷、三厭、煙酒,從而留清去濁,煉陰補陽,使之自性光明。
佛曰:「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不殺生。」素食,可使很多人不作屠殺的獸性行為,養成慈悲博愛之心。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很多養牛之人不吃牛肉,養狗之人不吃狗肉,只因這些動物有情、有識,所以不忍殺之食其肉。陸放翁詩:「血肉淋漓味定珍,壹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人是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