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臯”的讀音是niú gāo。
1087年出生,字伯遠,汝州魯山(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人,南宋抗金名將,嶽飛麾下將領。官至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寧國軍承宣使、差充荊湖南路馬步軍副總管、鄂州駐紮禦前左軍統制,追贈安德軍節度使。
牛臯出身射世,精練武功。他壹生戎馬生涯,出生入死,戰功卓著,深受嶽飛的器重和人民的愛戴。在嶽飛被害後,秦檜為斬草除根,紹興十七年(1147),被都統制田師中毒死,時年六十壹歲。
擴展資料:
壹、人物生平
當年,牛臯所在的石碑溝村處於深山老林,交通閉塞,人煙稀少。牛臯入伍前以賣柴為生,與老母和妻兒相依為命。
牛臯力大如牛,挑500多公斤重的擔子還健步如飛。每次上山砍完柴,他都去砍壹棵結實的樹做扁擔,然後挑著500多公斤重的柴火進魯山縣城去賣。
光賣柴火似乎很難滿足家庭的日常開支,這時牛臯想到了發揮自己的射獵技藝。牛臯從小就喜歡彈弓、射箭之類,隨著不斷練習,他的射獵技藝有了很大長進,幾乎是百發百中,箭無虛發。
更重要的是,在日復壹日的艱苦勞作中,牛臯不僅練就了強壯的身體,同時還將射獵技藝也發揮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無形中為他以後的抗金鬥爭做了壹些準備。
二、中毒而死
關於牛臯之死,史料上是這樣記載的:秦檜殺害嶽飛後,十分懼怕牛臯。紹興十七年(1147年)三月初三,秦檜密令都統制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大將為名,用毒酒將牛臯害死。
牛臯臨死前悲憤地說:“牛臯年61歲(虛歲),官至侍從,已經足夠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馬革裹屍而死,而死在屋檐下而已!”
牛臯死後,其屍骨埋在杭州西湖棲霞嶺劍門關紫雲洞口,與嶽飛墓遙遙相望。墓前立碑壹通,其碑文為“宋輔文侯牛臯之墓”。出於敬慕牛臯的英名,近千年來,來他墳墓前吊唁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百度百科-牛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