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將大暑劃分為三候,分別是:“壹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總結出每壹候當中相對應的物候現象,也就是大暑三候的“候應”,包括動物候應、植物候應和自然現象候應。
1、壹候腐草為螢
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螢火蟲又名“燭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在靜夜裏穿梭時,其實涼爽的秋已經不遠了。
2、二候土潤溽暑
天氣開始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溽是濕,大暑時,濕氣濃重,濕熱令人難耐。東漢劉熙的說:“暑是煮,火氣在下, 驕陽在上,熏蒸其中為濕熱,人如在蒸籠之中,氣極臟,也就稱‘齷齪熱’。”。
3、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時節,因濕氣積聚而時常大雨滂沱,經常有大的雷雨,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
擴展資料:
大暑天氣特點:
1、大暑節氣正值“三伏”,是我國壹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許多地區的氣溫達35度以上,俗稱的“三大火爐”也最旺。
2、在華南以北的長江中下遊等地區,如蘇、浙、贛等壹帶處於炎熱少雨季節,滴雨似黃金。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裏多雨,囤裏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壹畝增壹擔”的說法。
3、而在華南西部地區雖然高溫出現也最頻繁,但雨水卻最豐沛、雷暴最常見,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這裏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