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心理學》第壹章讀後感

《心理學》第壹章讀後感

《心理學》立群 著

第壹章? 心理學的歷史p1-16

這本書比較厚,比較大本,有勇氣看這本書,我也很佩服自己,希望能夠堅持看完。

第壹章主要講心理學的歷史:什麽是心理學?早期的心理學,關於先天與後天之爭。

在歐洲17世紀之前被認為屬於正常社會之外的人都被禁閉在 瘋人院 等諸如此類的機構中,其中包括心理疾病患者、殘疾人、罪犯和遊民。

醫師會給他們服用壹些由灌木和藥草做成的藥品,促使嘔吐的藥物。大多數病人被枷鎖鎖著,用鏈子鎖在墻上或者是困在緊身衣中。

1793年,法國醫師皮內爾停止了給病人吃瀉藥和放血的治療方法,采用和病人交流,並允許他們參加系列活動的方式。開始 道德化治療

約克療法, 采用抑制治療方法,他認為靜脈切開放血術是使精神病患者鎮定的有效方法。

18世紀早期,精神病學家約翰·卡諾裏支持 非抑制療法 ,而且鼓勵醫生寫個案,以記錄病人的心理和社會背景。

行為主義之父,美國心理學家約翰·b·華生,強調了經驗的重要性。因此行為主義者力求從事實上解釋行為的各個方面,不管是人類的行為,還是動物的行為,依據學習的法則,行為主義者提出了兩種模式: 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

心理學家E.L.桑代克提出操作條件反射,他認為動物往往會重復壹些獲得積極結果的行為,他稱這種法則為"效果率"。根據法則,受到獎勵的行為將會重復出現,而受到懲罰的行為,將會逐漸消失。這種操作條件反射就是 雜技團或電影中訓練動物表演技巧 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看到操作條件反射原則的運用。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們表現的很好,老師就會給他貼個笑臉或者是獎勵壹朵小紅花。

當然,隨著學齡增加,這種方法越來越不適用高年級學生。學習本該是自主的,而不該因為獎勵而學習。

先天和後天的激烈爭論沒有絕對的答案。現代基因研究關註兩個重要問題:

第壹個是達爾文和高爾頓研究中的根本問題,關註差異的起源。

第二個是行為遺傳學家努力揭示為什麽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這些差異的起源是什麽?他們是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的不同,還是環境的不同?

我覺得基因和環境都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