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書漂流是什麽

書漂流是什麽

圖書漂流,是壹段文明美麗的奇妙旅程,它起源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讀書人將自己讀完的書,隨意放在公***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撿獲這本書的人可取走閱讀,讀完後再將其放回公***場所,再將其漂出手,讓下壹位愛書人閱讀,繼續壹段漂流書香。沒有借書證,不需付押金,也沒有借閱期限。這種好書***享方式,讓“知識因傳播而美麗”。如今,圖書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於投放戶外壹種,越來越多富有想象力的書友在投漂圖書時,在投漂說明中設定了自己的漂流規則,使圖書的漂流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中文名

圖書漂流

起源時間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起源地

歐洲

目的

書籍***享

快速

導航

至今發展情況互聯網普及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最大圖書漂流傳播情況需要普及參加方式專業用語

起源

圖書漂流活動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歐洲,該活動是指書友將自己不再閱讀的書貼上特定的標簽投放到公***場所,如公園的長凳上,無償地提供給拾取到的人閱讀。拾取的人閱讀之後,根據標簽提示,再以相同的方式將該書投放到公***環境中去。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圖書漂流活動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國Kansas市附近的壹個小村莊,羅恩·霍恩貝克(Ron Hornbaker)開設了壹個圖書漂流網,從此圖書漂流活動得以迅速發展,雖不足四年,卻已波及歐美。

至今發展情況

圖書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於投放戶外壹種,越來越多富有想象力的書友在投漂圖書時,在投漂說明中設定了自己的漂流規則,使圖書的漂流過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例如,有壹個書友在過生日時朋友送了他壹本書,閱讀之後,他產生了壹個想法,就是讓這本書在每個恰逢要過生日的書友中傳閱。這本書不再直接投放到公***場所,而是通過傳遞的方式在恰當的時間傳遞到恰逢要過生日的書友手中。

為了使每個圖書的傳遞者都能了解到某壹本書的漂流(傳遞)信息,獲取圖書的人需要盡義務到圖書漂流網站上以該書標簽上的唯壹標識碼“漂流號碼”檢索該書

由於語言差異等問題,圖書漂流活動在華語範圍內影響不大。為了使更多的中國人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中來,我們建立了這個網站,旨在在更大的範圍內加強書友溝通,促進我們中國人之間的知識交流。

互聯網普及

互聯網的出現加速了圖書漂流活動的普及,2001年4月,在美國堪薩斯市附近的壹個小村莊,Ron Hornbaker開設了壹個圖書飄流網站從此圖書漂流活動得以迅速發展,雖不足四年,卻已波及歐美。全世界已擁有超過41萬名註冊“圖書漂流”成員,註冊圖書超過240萬冊。網站創始人霍恩貝克自豪地表示:“‘圖書漂流’群體的激情總能振奮我的心。”

圖書漂流

2005年5月3日,第九屆威比獎(Webby Awards)揭曉。起源於美國的圖書漂流網獲得了"社區"和"社會/網絡"兩個類別的人民之聲獎。 威比獎是由國際數字藝術與科學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Digital Arts and Sciences)主辦的評選全球最佳網站的獎項,該獎被譽為互聯網界的奧斯卡。

移動互聯網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圖書漂流更加隨時隨地,更加便捷。同時也產生了新壹代的圖書漂流玩法,2016年8月,樂開書店正式推出了更加便捷的圖書漂流方式,叫做樂開漂流。用戶不再需要申請對方給自己漂書,而由系統來保證,妳寄出的書越多就會收到越多的書,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在系統裏標記想讀的書,這樣既可以收到想讀的好書,又有壹定的驚喜感,也保證了圖書漂流的可持續性,收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

在中國的發展

綜述

我國的“圖書漂流網”則緣起於創辦者laow和jane在瑞士旅行時,在luzern獅子紀念碑前,第壹次拾取到漂流書,於是就有了中國的圖書漂流網站。網站擁有註冊書友4000多人,註冊圖書超過400冊,並在北京和烏魯木齊設有兩個“圖書漂流”站。

圖書漂流

在更早的200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就曾把三本暢銷書——石鐘山的《遍地鬼子》、洪峰的《革命,革命了》和閻連科的《受活》進行了“放書漂流”。

在北京

圖書漂流讓讀書不再孤單上千書友***讀800本書

壹個人讀完壹本書,隨即把書快遞給下壹個讀者,如此傳遞下去,形成“圖書漂流”。“飛芒讀書會”微信群近日發布了最新壹期消息:作家梁曉聲的作品《今夜有暴風雪》已開始圖書漂流。壹年來,通過這壹微信群,圖書漂流已舉辦了四十期,至少有上千人參與,閱讀圖書多達800本。這個圖書漂流活動本身就像是閱讀行為藝術,飛芒書房創始人萬興明是活動發起人,“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重新去認識紙質書,影響周圍更多的人捧起書來讀。”[1]

規則

壹周內讀完壹本書寫讀後感

分散在全國各地的幾千名讀者聚攏到壹起,談哲學、談心理、談文藝,微信群日均談話量在上千條。面對熱愛閱讀的人們,萬興明發現壹個奇特的現象,“如果妳很喜歡讀三毛,但往往身邊缺少喜歡同樣作品的人,很多時候妳就顯得很孤獨。”他相信,壹個人總在做孤獨的事情,會缺乏長久堅持下去的動力。他還發現很多人屬於葉公好龍,買了很多書,因為沒有動力而未真正閱讀。[1]

對於那些孤獨閱讀的人,那些缺乏閱讀動力的人,如果有人從後面推壹把,情況就大不壹樣。萬興明想,何不試壹把“圖書漂流”呢?他和小夥伴們做起了閱讀者背後的推手,制定了壹個“霸道規則”:圖書由出版社免費提供,參加圖書漂流的人員先通過微信報名,收到書後,必須在壹周內讀完,並要用筆寫下讀後感,這本書和讀後感再通過快遞的方式漂給下壹位書友,快遞費均由書友自己承擔。[1]

萬興明最初擔心漂流計劃無人理會,但誰知第壹本書《中國人的生命資產管理》就引來二三十人報名。“如果壹人讀壹周,壹本書讀完也要壹年,最後我們就采取了分組的方式,分成四至五個組來傳閱壹本書。”他說,這本書不到兩個月就漂流了回來。[1]

書友

相互激勵半年看完十幾本書

眾多全國各地的讀者參與了圖書漂流,每本書的漂流路線幾乎都是南北打通,“很多人都上了癮,不少人每期都參加,我常常驚奇他們怎麽看書那麽快。”飛芒書房工作人員宋健美說。[1]

來自安徽合肥的陳麗,剛剛接到《今夜有暴風雪》。她在壹家老年大學工作,看到老年人的壹些回憶文章,都講到了他們的知青歲月,她想更多了解他們的故事,於是參加了最新這期圖書漂流活動。

來自北京的鄧艷麗是個上班族,每拿到壹本漂流的書,她就會迫不及待地看,每天睡覺前、每個周末,都是她閱讀的黃金時間。她更拿起筆第壹次寫讀後感,看《小王子》時,她還買來彩筆,像孩童壹樣畫了壹幅玫瑰花。“我喜歡這種安靜、幹凈的狀態,很多時候我們太忙了,丟失了這樣的感覺。”

大家都說,漂流活動刺激了閱讀。陳麗在不到壹年的時間,已讀過十幾本書,如《崖邊報告:鄉土中國的裂變報告》《微觀世界的博弈》《竹久夢二畫集》等,都是漂流來的圖書。蘭州讀者孫方芳說,過去壹個月都讀不了壹本,現在半年時間已讀了十幾本。來自湖南嶽陽的方誌說,過去喜歡看書,但壹忙就堅持不下去,加入圖書漂流圈後,大家互相激勵,如今在安靜的夜晚,他都會捧起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