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管仲與鮑叔牙》的文言文翻譯

《管仲與鮑叔牙》的文言文翻譯

壹、譯文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經常與鮑叔牙交遊,鮑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貧困,經常占鮑叔牙的便宜,但鮑叔牙始終對他很好,沒有怨言。後來鮑叔牙侍奉齊國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

等到小白立為齊桓公,公子糾被殺死後,管仲也被囚禁起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為齊國的相國以後,執掌齊國的政事,輔助齊桓公成就霸業,九次會集各國諸侯,使天下壹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賴管仲的計謀和策劃。

二、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也。

擴展資料

管鮑之交

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裏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裏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妳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妳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裏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

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鮑叔牙(公元前723年或公元前716年-前644年)姒姓,鮑氏,名叔牙。潁上(今屬安徽)人。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早年輔助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齊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協助公子小白奪得國君之位,並推薦管仲為相。齊桓公三十年(公元前656年),參與“召陵之盟”使諸國尊齊王霸主。齊桓公四十壹年(公元前645年),鮑叔牙稱相,並在不久後病逝。

在鮑叔牙的協助下,在齊國順利實行了他的治國之道。鮑叔牙為政重教化,使齊國迅速由亂轉治,由弱變強,齊桓公也成了春秋時期的第壹個霸主。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壹相“。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開始輔助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齊相。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國強兵。齊桓公四十壹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