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星鎮政府駐地在新街村,位居錦星鎮東北部,距貴畢高速公路0.5公裏,距縣城13公裏,距洪家渡水庫20公裏,是錦星鎮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擁有集鎮街道2000多米,居住有鄉屬各機關單位,總戶數達960戶426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4人,集鎮常住人口4032人,暫住人口228人,幹部職工66人,各事業單位職工356人,同時錦星集鎮是各種農產品的集散地,商品的貿易中心,年貿易額達2000多萬元。
錦星文化歷史悠久,人民熱情好客,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是歷史文化名人丁揚斌先生的故鄉,在白泥村有古老的建築,文峰塔、文閣廟、壯觀的十五洞橋等建築,現代人才輩出,供職於全省各單位各部門。
錦星鎮農業資源豐富,農田基礎設施完善,是典型的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的魚米之鄉,盛產水稻、玉米、小麥、烤煙、油菜、大豆等作物,現已建成520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1個,年創產值達200多萬元,畜牧業產品主要是生豬、牛、雞、鵝、魚、肉鴿等。在新街村已開發2300畝畜牧綜合生產基地,其中,稻田生態養魚1200畝,牧草養畜1100畝,建養豬基地2個,養牛基地1個,年可創產值500萬元。境內水源豐富,水利設施完善健全,白泥正在開發農業觀光產業,有小二型水庫7座,蓄水33.6萬方,還有洪家渡水庫,最適宜水產品發展。有大面積的荒山荒坡可以開發種植板栗、核桃、花椒等經果林。儲藏有豐富未開采的有煙煤焦,已經形成的凹水萬畝杉木林、千畝茶園和苗堰林場,是洪家渡水庫的天然屏障,凹水適應旅遊開發,建旅遊碼頭。有大量的火口砂和水泥石灰巖,可開采利用。
錦星在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下,各項建設都快速發展,農民生活不斷改善,基本實現脫貧。1、基礎設施步伐加快,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裏程達685公裏,全鄉80%以上的農戶飲用上自來水;9個村已完成農網改造工程,用電戶達6450戶,占全鄉總戶數的99.8%,全鄉建地面衛星接收站234個,2003年底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已安裝586門,建無線通訊服務網站3個。2、文教衛生等工作全面發展,全鄉有中學2所,其中白泥中學已建成花園式省級獨立中學,是北京師範大學遠程教育教學點;完小3所,教師223人,學生200余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2%以上;醫療條件日益完善,有衛生院1個,醫生16人,床位20張,全鄉有醫療衛生室9個,個體診所43個。3、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有個體工商戶200余戶,年創收2萬余元;有打砂場5個,年產值130萬元;“三位壹體”示範服務基地5個,且個個見效率,年產值達250萬元。2003年財政收入77萬元,人均糧食322公斤,純收入1401元。十年來年均增長5.3%。